在谈判博弈时,这可是直接影响成败的大事。
孙权连忙提醒自己稳住心神,轻咳一声,正要开口,却又被郭嘉抢先一步:
“方才将军是去见醉酒的子敬了吧,不如嘉与将军先从此事谈起?朝廷对江东的第一点要求,便是请将军带兵退出荆州境域,上自罪表于陛下,表明从此之后归顺于朝廷,并接受朝廷所派官员与将军共管江南之地。”
“孙氏本就是汉家臣子,家父当年还曾参与诸侯讨董卓之事,归顺于汉室,是孤秉承父志的责任。”迟来这么久,郭嘉能猜到他去见了鲁肃这并不让他感到意外。让他感到奇怪的是,郭嘉为何会将此事先告诉鲁肃。如果是想借此挑拨他与子敬之间的关系,那未免太过异想天开,他与鲁肃等人的关系,已远不仅仅是世族与庇护者的互相利用关系那么简单,“至于后一事,若是陛下指派,江东自不会违抗圣命。只是……并非是孤贪权,这扬州残有吴越旧气,民风悍杂,交州又多夷人居住,朝廷从中央选派官员,恐短期内难以因地而治,若是引起民乱……”
“将军想说的无非是,若是引起民乱,杀了朝廷派来的长官,也是他咎由自取,怪不得将军对吧。”孙权推脱的方式,早已在郭嘉的意料之中。他给自己倒了杯茶,端起茶杯慢悠悠道,“将军如此忧心国事,真不愧是汉室忠臣啊……放心,扬、交二州的赋税征收、典狱徭役乃至日常治理,朝廷派来的官员皆不会插手。他只管三件事:
江南风水宜人,想来定会有不少俊杰名士散落民间,亟待启用,可惜近些年兵乱实多,察举推贤已荒废多年,朝廷派遣官员来,也是希望他能协助将军重开察举之路,这样既可以让他选拔自己的府吏,也可以为朝廷输送人才。这,便是第一事。
第二事将军更可放心。江南土地肥沃,可惜水患尤多,每年总有不少百姓因此家破人亡。以后江南每遭天灾,朝廷都会运粮来赈灾,但赈灾所用的钱财粮食如何发放,都由这位官员负责,包括将军为赈灾要拿出的粮食布匹。救灾如救火,如此安排,主要也是为了避免人多事杂,相信将军可以理解。
至于第三件事,无非就是些春祭、岁礼的小事。据嘉所知,同样因为兵乱,江东各个郡县已多年没能进行这些事情了。祭天修礼乃教化民生之本,这件事将军无力为之朝廷很理解,所以希望新派来的官员能替将军分忧此事。
这三件事,嘉相信尽管新来的官员再不了解民风,也不至于引起民乱丧命。如此,将军可是放心了?”
“孤……”
“哦对了,嘉还有一事忘了告诉将军。”一杯茶水恰好此时饮尽,郭嘉放下杯子,看着孙权眉眼又笑弯了些,“嘉与子敬兄说的那些话,前些日子已派人送往江东的几座宅院,不知将军可知道?不过,如果将军现在还未收到消息的话……”
那便是说,江东的那些世族,真的因为曹军的这个提议动了心。而倘若这已经变成了一个家族乃至好几个家族的共识,那么鲁肃也好、陆逊也好,无论是否忠于孙氏,他们的个人意见在盘根错节的家族利益面前,已无关紧要。
“先生一开始就没有给孤拒绝的机会吧。”孙权苦笑着说道,“好,请先生回去禀告曹丞相,汉室旨意孤自当从命。只等春潮一过,将西陵城江上的那几处铁索除去,孤便会带着江东将士顺江回乡,退出荆州境域。”
此战,交战最激烈的是在夏口,但真正决定胜负的,却是曹操率军攻下的西陵城。西陵城沿江而建,于战略上并非军事要地,一般打仗都不会被波及,因此孙权才会让人在此铸造横断长江的铁链。那些铁链条条粗如壮臂,重达上百斤,将它们横亘在长江之上,等于直接封死了长江这条水路。想来,多半是因为孙权其实很清楚,就算夏口一战江东能够取胜,只要曹操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定要争夺荆州,由于两方力量并非同一个档次,长久的耗下去,最终耗不起的仍只会是江东。所以在孙策与周瑜争胜于疆场时,孙权则着手于如何应对最坏的结果,倘若真让孙权的计划得成,那么就算曹操取得了荆州,在想出如何断除锁链前,短期内也无法顺江而下,江东至少可以借此再获得喘息的机会,不会因一战全军覆没。
但孙权没想到的是,此事做的那般隐秘,连周瑜与孙策都不知晓,却还是让曹军得知。更没想到的是,原本为了阻截曹军船舰的横江铁索,如今反而也成了阻截江东船舰的“天堑”。江东余下的上千条舰船,都被封在了西陵以西。没有水路,舰船根本无法回到江东。
“将军可能误会了。”郭嘉道,“嘉说了,方才那仅是朝廷对将军的第一点要求,而第二点要求……请将军将江东在夏口所有的船只全部烧掉,一条不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