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页

嘉年 左篱 1847 字 2022-10-13

对这些袁军,坑边的士兵没有被杀死同袍的愤怒,没有互为仇敌的恨意,他们只是安静而效率的执行着军令;而坑底的袁军,同样没有听见他们因害怕而发出的哭声或者求饶声,更没有对即将夺取他们性命的曹军的咒骂。从第一捧土被洒入坑中,到巨大的土坑被填为平地,一直都是静悄悄的,除了翻土声与风声,什么都没有。

万丈豪情与一腔热血是属于战场的,而这里只有一场静谧的屠杀。

“昔日许劭给过孤一句评语:‘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望着眼前平整的土地,“孤当时得了这句评语,高兴极了,真觉得自己就如那被李膺赞赏了句的郭林宗,从此可评此语名震京师,创下番青史留名之功。以如今之势,孤在史书上占他一席之地已无悬念,但若是尚有选择,孤不希望史书上留有许劭这句话。”

没有一个能臣,会杀戮妃嫔软禁皇帝;没有一个英雄,会屠杀手无寸铁的战俘,满手鲜血,宛如屠夫。

曹操向前走了几步,跺了跺脚下的土地。若不是方才他们亲眼将这场坑杀从头到尾一点不拉的看在眼中,不会有人意识到,这片土地之下,埋葬的多少尸骨。

“依嘉看,明公这到并非奢望。董狐之志,彰善瘅恶,明公的所作所为,想得到史书称赞怕是不可能,那这些有损明公恶名的话,史官倒真不一定会记下来,否则岂非颠倒礼法纲常?”郭嘉说完,见曹操仍沉着脸眉头紧皱,噗嗤笑道,“嘉说笑的。治世能臣,乱世英雄,这句给明公的评语,任哪位史官执笔,都不可能不将其记录下来的。但今日死在这里的所有人,还有将来死去的人,也会记在明公身上。不虚美,无隐恶,史家刀笔,尖刻之处,正在于此。”

“如此,倒也不错。”听了郭嘉的话,曹操轻声一笑,却不知是不是苦笑,“于恨孤人眼中,孤就当了那贼子小人,该受千古唾骂;于喜孤的人眼中,孤便也不妨乔扮成能臣英雄,得他几句虚名。”

“可也正是因为如此,那史书所记的,才不是贼子,不是乱臣,也不是英雄,不是圣人,非圣非贼,而仅仅是嘉眼前此人曹操,曹孟德。”

后人读史,或许会有人将曹操称为贼子乱臣,称为奸佞屠夫;也或许有人将曹操称为圣人,称为英雄。史书素来是冰冷的,除了将这场大胜与累累白骨记录下,不会再有他语。然史书最大之温情,也在于此。那些缀在曹操前面的名号,到最后,也不过是偏执一词的附加之语,最后会落脚到的,还是曹操。

“哈哈哈哈!好一个非圣非贼!奉孝这句评语,孤倒也希望写到史书里,也留给后人褒贬个一二,必是更为有趣。”曹操大笑,心中最后的郁结彻底一扫而空。

或许,这正是因为曹操与郭嘉,本质上是同类之人,所以才会这般理解相惜,明白与其自困于这片刻的愧疚,倒不如将今日所见的屠戮之景,全部狠狠印到脑海中,而后尽此余生,将这吃人的乱世,彻底结束。所以他可以单凭这几句话,就让曹操放下最后的心结。

战争必然会带来死亡,然武为止戈,倘若这场战争是为了建立新的未来,那就不得不战。可即便是不得不战的战争,疆场上的将军战士,山野间的黎民百姓,失去性命也并非理所应当。身处其位,身背起责,他们没有资格慨他人以康选择仁慈,那么至少,选择记住,选择刻入骨髓,永不遗忘。

“明公,该回去了。”郭嘉将被风吹起的头发捋到耳后,回首对曹操弯唇一笑,“营中还有场大宴,在等着我们呢。”

血色再浓,今夜仍他们的大胜之夜。

当有喜悦,当有欢呼,当有大宴,当有醇酒,当有淋漓痛饮,长歌当哭,不醉不归!

然在此之前,还有一事:

“先生,袁营中收缴的全部信件已整理完毕,已分门别类整理完毕,这一卷是我军之人送去袁军的信件名单,先生是否要过目?”曹操与郭嘉快走到聚宴之营时,身着黑衣的?蛸卫走来呈给郭嘉一卷竹简。自打曹操这次将?蛸再交还给郭嘉后,?蛸彻底由郭嘉来统领,甚至是曹操,都不能绕过郭嘉给?蛸卫下达指令。郭嘉还因此开玩笑说“明公这般信任嘉,嘉不背叛明公一次都对不起这份信任”,得到的只有曹操毫不在意的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