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珍珍肯定的点了点头。

不知为何,有一点失望,又有一点欣慰。

于是,我重新整理好心情,在饭桌上给左珍珍讲了一个我上周看到的一篇投稿。

这篇投稿首先吸引我注意力的,是因为它是一篇全英文的文章。几年没用的英语,为了看这个故事,全部在脑袋里回顾了一遍。

这个故事的投稿人,是一位在国内留学的国友人j先生。虽然也学习了几年中文,但是对于打中文字这件事情仍然感到棘手。在表达了对于我们网站和专题的喜爱之后,决定用英文写下一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

如今,我借花献佛。

j先生的故事

j先生是一位国际志愿者兼外语教师,所以常年携妻子一起居住在国外。

但这次要讲的故事,发生在j先生的未婚时期。

当时的他因为工作原因,被派往k国任教。j先生所在的教育机构,与他协商好之后,将其安排在当地的一所大学里任教,为期两年。

初到陌生国家的j先生,立刻感受到了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生活不便。

首先,这里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说一口流利的英文,一些便利店里的店员,连英文单词会的都不多,几次结账都遇到了麻烦;其次,因为k国人均面积不大,所以即使事先承诺好的独立公寓,结果来了之后才发现其实还是半共享状态,厨房和客厅都是几户人共同使用;最后,这里食物辛辣,也造成了j先生一段时间的肠胃不适。

虽然有诸多的不如意,但是j先生还是敬职敬业的在k国教学,并赢得了学生的一致好评。并且,大学在得知j先生与人共住的情况之后,主动帮其申请到了一间专为外地实习教师供应的公寓。

于是,在k国任教的第二年,j先生搬进了校园里的这间公寓。

公寓虽然并没有比之前的房间大多少,但是省去了客厅公共区域,厨房也只是房间水池旁边上的一方电磁炉而已,但j先生却感到舒适了许多。就在j先生为这个改变感到满意的时候,在这个公寓度过的第一个晚上,便让他彻底改变了这个想法。

那是走廊尽头的一间公寓,建筑的内外墙曾在去年翻新过,但是里面还是传统的钥匙扭锁。光从门锁的造型上,就可以直接的判断出这个房间的年龄,至少在二三十年以上了。

但这些都不足以让j先生在意,毕竟免费的住宿和独立的空间,已经是不可多得的好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