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薇薇略一思索:“你是说见童笙小姐?”

陈易风含笑点了点头:“姚小姐还记不记得你我第一次相见时,我曾说过的话?”

“自然记得,你说童笙小姐关于女子教育平等的话一针见血。若是女子获得了同等的受教育机会,便也会拥有改变话语权的机会。”

这个想法,是姚薇薇在写《海上风月》时就产生了的。那一年,上海和北平两地女子中学的学生人数加起来,也不过寥寥千余人。

这千余人中,基本都是出身显贵的世家小姐。这些家庭即便送了女儿去女子中学,为的也是在日后联姻时镀一层金。

而多数女学生中学毕业后,都会在家中安排下嫁人,从此打理夫家琐事,至多出门参加个舞会交际。

可受过学校教育的男子,人数却是女子的数十倍,其中也不乏一些普通家庭出身的。

对于男子来说,他们有机会通过读书寻出路,而女子却只能寄希望于嫁人这条路,即便高嫁,也只能在余生继续依附于丈夫。

女子的价值仿佛就只剩下了“贤妻良母”这几个字。哪怕受过女子学校的教育,却还是更多地被家庭教育影响。又或者说,即便是女子学校的教育,也不会去告诉女子她们可以和男子一样出门工作。

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让普通家庭出身的女孩子有读书的机会,并改变那些出身好的女孩选择读书的目的。让她们知道,此时读书不是为了日后讨好男子,而是真真切切地想要和男子一样,通过读书获得自己的地位和价值。

这只是姚薇薇在写《海上风月》时的一个想法,但她那时也没有想过,自己真的会在几年后,借着阮玉一事的东风尝试开了晟维女子学校。

陈易风继续道:“其实知道姚小姐开了女子学校之后,我就有一个问题想要问你。”

“什么问题?”

姚薇薇心里想着,陈易风大抵也是同阮玉一般,猜到了她的身份。不过,她也没想过要刻意去隐瞒,只是觉得没必要把身份示于众人。

但事到如今,不管加不加童笙小姐这一层身份,她做的事情都已经在整个上海滩出了名了。

可是陈易风接下来的问题却和姚薇薇所想的不同——

“我想问,姚小姐你是不是童笙小姐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