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页

顾家母子一看祝家连自家吃的口粮都卖了换钱,心道好在亲事没谈成。要是昨晚谈成了,以后岂不是要吃她家的粮?

就他大儿子一个人下地干活,养活一家四口,那里够吃,还能给媳妇家吗?当然不能!

为什么顾家让小儿子读书,不让大儿子读书?大儿子是免费劳动力,他要是去读书,谁养活家里一群弟弟妹妹?

在农村压榨大儿子,补贴小儿子的父母太多了。不止压榨大儿子,还压榨大媳妇。

顾大郎自己被压习惯了,还觉得要讨一个媳妇回来跟他一样勤勤恳恳为自家的弟妹做贡献。

在他看来,本来祝婉是一个很好的对象,但她家出了她哥这档事儿,就绝对不行。不能帮助他们顾家的女人,娶进来干什么?他弟弟以后可是要当官的人。

考中了秀才他们家就会免税付免徭役,到时候把他妻子娘家的田地也记在他弟弟名下,老丈人家就能跟着享福。

这都是靠他弟弟寒窗苦读才得来的待遇。在此之前他媳妇家难道不应该出他弟弟那点学费吗?

干活累一点算什么,只要为了他弟弟,再种两亩他都不怕累。

顾母转眼又看上了邱家,这家也疼女儿,如果邱家女儿嫁进来,肯定少不了给嫁妆。

就是邱家没有祝家这么好说话,邱家对他家那傻丫头一直都很嫌弃。

这可怎么办?杀人可是犯法的,愁死顾老娘了。

只有祝家不嫌弃她家傻闺女,还经常拿鸡蛋给她吃。好好的,偏偏婉儿大哥非要犯事儿,还欠200两那么多。

200两够他小儿子去京城考一趟状元。到时候,她就陪着小儿子去京城,一路上照顾他,给他洗衣做饭。

十天之后,祝家把收的粮食几乎全卖了,也只卖了六两银子。

这就是祝家人四个月的劳作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