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页

一道干烧大王鱼更是让他眼眶湿润。“这道大王鱼的烹饪手法跟当年咱家厨师关三的手法一模一样,鱼肉鲜纯,薄芡鲜亮,关三早就死在日本人的枪口下,没想到今天还能重温这个味道,老三你有心了。”

靳虹的公公姓马,马老三尝了一口也颇感意外,这姑娘这道干烧大王鱼做得比如意居那位辽菜大厨还好,用公筷给客人又夹了一块鱼肉,“大哥,你多吃点。”

包间淡雅清新,靠墙的小几上的瓷瓶里插着一支开得正艳的桃花,窗户开着,市井里弄的生活气登堂入室,马家一族多年重聚,饭桌上也算和乐。

马家是后改的汉姓,是正统的旗人,奉系军阀崛起时,他们跟着站队,着实风光过一段时日,国难时期,一支迁往国外,留在国内的主支经历战乱,又遇上了运动,只剩下马三这一支延续血脉。

现在复又风光,平反之后,家产返还了一部分,马老三高就省政协副主席。马家有家底,有底蕴,位高权重,算是省城的高门。

家里几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事业,人的无穷尽,还想好上加好,国外这位大爷这次回来除了省亲,还想在国内搞投资,几人都铆足了劲,想要拉拢这位有钱亲戚给自己投资,为讨客人欢心,特意高价从镇江弄来了鲥鱼招待贵客。

主菜要压轴上场,食材难得,甄珍料理得格外仔细。

鲥鱼肉贵,清蒸最美,鱼鳞富含胶质和营养,蒸时去肠、去腮不去鳞。

因为认识了一帮厨师朋友,甄珍手边的珍贵食材不缺,蒸鲥鱼用到的火腿和冬笋她都有,将火腿、冬笋还有香菇切片,铺在鱼身上大火蒸一刻钟,起锅时,将鱼汤重新回锅调味,回浇鱼身,吃食辅以香醋和姜末。这就是《中馈录》所记的蒸鲥鱼的古方。

鲥鱼的一绝就在未去的鱼鳞中,锅中蒸汽将鱼鳞下的脂肪尽数融化,平添鱼肉肥腴的口感。

鲥鱼的口感似肉又不是肉,比肉香醇,又没有肉的油腻,醇厚鲜美,长江三鲜之一的美味冠绝四海江湖,一点都不假。

鲥鱼这种海生鱼类只在春季洄游至长江产卵,近些年因大肆捕捞快要绝迹,这种鱼只在中国和越南有少量分布,价格贵得离谱。

贵有贵的道理,连归国亲戚都连呼美味,请客的马家人很满意。

甄珍倒不是嫉妒,跟所有想把最好的都给孩子的家长一样,搂着弟弟和小猫,承诺道:“等将来有钱了,姐姐也给你们买鲥鱼吃。”

“嗯呐。”

“喵喵。”

小孩跟小猫对姐姐有一种盲目崇拜,姐姐说到总会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