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这里戏台子都搭起来了,看也得看,不看,难道听着外面喧闹声开文会去?
听张秀才这么一说,王夫子也是一楞,他还以为张秀才是说反话,讽刺他。不过转念一想,张秀才还不至于在这种事上得理不饶人得尖酸刻薄。
“不错,张兄平时钻研学问,也总该找时间松快松快。正好有此机会,就想着,请张兄过来热闹热闹。”
王夫子正道说道。
说法这么一换,别说,先时的尴尬立马就没了。也省得让人取笑,文会配大戏,不伦不类的,贻笑大方。
没错,他请大家过来,就是为了听戏来的。
“还要多谢贤弟了。”张秀才拱了拱手,两人相视一笑。
一回生,二回熟,等到第二个客人惊奇地问起,外面怎么这么锣鼓喧天的时候,王夫子已经熟练地解释起来,他就是特地来请大家听戏的。
客人也非常惊讶,不是……来举行文会的吗?怎么改听戏了?
张秀才就在一旁帮着描补了,“好久不见,王贤弟也是想找个机会,大家一起聚一聚。也是周四公子有心,知道后特地请了个戏班子,让大家乐一乐。“
王夫子郑重点了点头。说得太好了,就是这样。
王夫子的这个文友,也是个秀才。和王夫子一样,考了多少年举人也没考中。要说做学问这块儿,还真不是什么三个臭皮匠就能顶个诸葛亮的事儿。好吧,孔老夫子确实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这句话后面还有两句呢------“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三个屡试不第的秀才,搁一块儿再怎么探讨,多半也很难有所精进,估计就是归到“不善者”那一类的。
大家彼此也明白这点,他们来赴约,还真不是为了什么学问。以文会友,多半也就是真的会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