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换好考斯腾过来的林静仪说:“这个人我听说过。好像是能做两种四周跳,4t和4s。”
宋月升补充说:“是三种,他今年还掌握了4lz。嘶……”他吸了口气,半开玩笑地说,“压力山大啊。”
“别被对方的一个4lz就吓到了啊。”闻遥笑着对宋月升说,“我也看过你全锦赛的自由滑,你的跳跃进入做得很好。我见过你的高难度大一字进入,比起斯蒂芬只能零碎使用的转三(注1)进入,他连莫霍克(注2)进入也做得不太稳定。当时你的四三连跳goe是2分,而他之前的比赛上的几次四三连跳goe平均还没超过1分。我觉得光凭这一点,你就该对自己有点信心。”
她笑着鼓励道:“会几个四周跳并不代表一切啊。虽然四周跳的确很重要,它决定了你是否有资格在如今的男单世界里晋升一线,但是那些旋转、衔接、滑行,决定了你成绩的下限。而你的下限,才能证明你的每一步能走得多稳。”
聊起花滑世界的顶端,闻遥忍不住侃侃而谈。
宋月升眼神明亮地望着她,温柔地笑道:“想不到你还是个数据流选手啊,这些数字还能记那么清楚。”
“我不是。”闻遥笑着摇头,摆摆手。
不过她在俄罗斯的时候身边的确有一个数据流选手。那人叫杰夫,是个已经退役多年的男单选手,曾经在老师的帮助下拿了个世锦赛冠军,退役后留在了老师的冰场里兼职当了个副教练,偶尔出去商演一下。
杰夫是个非常擅长分析的选手,他才是真正的数据流。
闻遥刚才说的那点皮毛内容,跟杰夫比起来,根本算不了什么。
有的选手表演讲究感觉,身随心动,伊万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杰夫则完全相反,他的表演精确无比,稳定性极高,他表演的节目就像是一套完成品,表演一次和表演十次的差别几乎看不太出来。
他很喜欢分析对手的各种数据,小到整个赛季对手的所有动作的goe分数,到节目中压步、滑行的时间比例,以及所有跳跃动作的高远度等,大到一些选手整个职业生涯的数据。他每年都会看几百场比赛,然后洋洋洒洒分析出长篇大论,不得不说,这样的数据流帮他们总结出了很多很有用的经验。
比如跳跃动作的进入和衔接。
很多选手并不特别重视这一点,或者说并没有特意着重练过衔接。
杰夫曾经告诉她和伊万,一个节目应该是一个整体,每一个出现在小分表上的数字或许只是代表的一个动作,但事实上并不应该是那样的。小分表上的每一项goe分数,不仅仅只是打给对应的那一个动作而已,而应该是打给那一个动作先后一系列的编排。
跳跃前后,高难度的进入和滑出,才真正决定了goe的分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