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卫铮向她轻点头, 想了想又道:“过段时间, 我可能要出一趟远门。”
“远门?”姜岁岁疑惑道, “有多远?去多久?”
宋卫铮:“去南边,大概至少一个礼拜。”
“那……”姜岁岁大概猜到他想做什么,也并不打算阻止, 毕竟这是他注定会去做的事情,她只嘱咐道,“你要记得跟系里请好假哦,还有,注意安全。”
宋卫铮微微扬起嘴角,笑着应下,接着便和姜岁岁挥手告别,踩着脚踏风一般地离开了。
宋卫铮迎着傍晚的微风,脑内盘桓着这段时间联系好的门路。
这还是在大堰村时镇上的李叔曾经介绍给他的好友, 郑叔。
郑叔比李叔志向远大,发家之后并不满足于现状, 慢慢摸爬滚打来到了京市。能安然无恙在京市发展到现在,也说明郑叔确实有些能力。
宋卫铮在大堰村的时候就曾和郑叔有些联系, 查找抢走他母亲玉佩的前革委会主任的事情, 就是拜托他帮的忙。
宋卫铮来到京市后,刚巧郑叔的事业遇到了阻塞,他囤积的一大批货物, 由于百货大楼和供销社的大量补货,突然间滞销了,面临损失惨重的危机。
宋卫铮给他出了主意,北方的东西北方人都见惯了,销量总有瓶颈。倒不如大胆一些,把货运到南方去卖,卖的就是一个见识差。北方的特产对南方人来说总是新奇的,也许会有所转机。
同时也可以从南方进货,再回到北方来卖,这一来一回的倒腾,只要胆子大性子稳,赚个差价没有问题。
郑叔听完直拍大腿,表示小伙子有想法,当下就决定了采纳他的建议。
宋卫铮这些日子有空就会去郑叔那里,帮忙盘点货物。同时也参与了一部分南方进货的开支,大概上千块钱,是他身上大部分的财产。
宋卫铮想到这里,轻笑着摇了摇头,心想,如果把这件事告诉岁岁,一定又要被她说败家了。
宋卫铮也深知自己这样的行为有些冒进,但他心中总有些止不住的澎湃念头,告诉他要抓住机会。京市的商机犹如深海之鱼,只有大胆地潜进去,才能得到丰富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