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九章 寒门学子

大魏春 眀志 2001 字 2022-10-04

何止是会作诗?

人家今早才被御口钦封,迁升为国子监博士,生员还真能请教的着。

说起被打掉牙的事,元悦也不恼,笑嘻嘻的回道:“竟忘了找他报仇?正好碰了,如何都要说道说道……”

报个屁啊……

高湛心中暗骂。

两颗牙换了几百万金,元悦怕是做梦都能笑醒……

……

几个十六七岁的年轻人,皆是粗布麻衫,已然洗的浆白。有些地方还打着补丁。脚蹬着草鞋,束发的也只是木钗。

不过很是整洁,麻服虽旧却洗的干干净净,指甲也修剪的整整齐齐。

看来这些都是四门小学的生员。

元恪下旨修四门小学至今还不满三年,学校还未完全修成,生员也不是很多,每校也就一二百,但在李承志看来,这一举措绝对有划时代的意义:

只收寒门子弟,食宿、学费全免,三年毕业后由皇帝亲自考选封官。

家中田产过百亩、三代以内有当过七品官以的直系亲戚都不行,只能去国子监就读,而且学费极贵……

这一招准准的打在了世家门阀的七寸,但诡异的是,建校之初竟无掀大的风波?

前世八代以都是贫农,李承志对这些寒门学子有天然的亲近感,刚被拦下时就主动下了马,又和颜悦色的问道:“诸君认得鄙人?”

几个学生很是紧张,似是都不敢拿正眼看李承志,恭恭敬敬的弯着腰行着礼:

“候郎面前不敢称‘君’。之所以失礼拦下候郎,是因遇到了几桩诡事,百求不得其解……恰逢旬厨会那日,在西市见候郎巧智破题,今日巧会,故而冒昧前来请教……”

诡事,西市破题?

说的是自己破了元悦那几道道家秘术的事情吧?

天师道清高的一批,眼睛向来是长在头顶的。寒门子弟怎和这样的事情扯了关系?

李承志狐疑了一下,温声笑道:“谈不冒昧,我也不一定能解,你且讲来!”

“先谢过候郎!”领头的学生又拜了拜,低着头说道:“几日前,学生借了一本《礼记》抄誊,抄过一半才惊觉,那墨竟能透过纸背。且一透十数张,竟将从博士处借来的原书也给污了……博士怪晚学不敬圣人典籍,要将晚学开革出校……晚学百口莫辩,只求离校前能一解心中之惑……”

墨透纸背,且一透十数张?

是那墨有问题吧?

估计是这学生被人捉弄了,也有可能是他自己不小心,墨里弄进去了什么东西。

具体是哪一种就不知道了。

李承志稍一沉吟:“校中可有野地,可见卷耳!”

生员愣了愣,恭恭敬敬的回道:“四处可见!”

那看来就是这东西了。

其实就是苍耳,可入药,《诗经》中就有这东西的记载: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这玩意比物奇特,渗透力极强,而且不向四周扩散,只是朝下钻。

李承志就因这玩意被吊起来打过……

小学的时候,往同桌的书包里塞了一几棵,本意是要扎一下,但谁知,第二天却被同桌告到了班主任那。去了一看,才知同桌的作业本沾了苍耳汁,当天的作业被污的乱七八遭。…

李承志仿佛发现了新大陆,动不动不想做作业的时候就用这一招。可惜魔高一丈,被老师识破后告到了家里,那一顿好打……

往事不堪回道!

李承志轻叹一声,笑着说道:“因是苍耳汁混进了墨里,此物透力极强,可穿百纸,回去后你一试便知……”

旁边猛的传来一声惊叫:“果真?”

李承志扭头一看,是一个身材矮瘦,穿绸衫的中年男子。几个学生看他时隐有畏惧之色,可能是博士之类的人物。

他四处瞅了瞅,指了指路边的草丛说道:“苍耳随处可见,便是此时也能试,有何不能当真的?”

那矮瘦男子竟真跑去了路边起来,不多时便返回,也不知从哪找了几张纸,叠在一起,又面滴了几滴苍耳汁。

果不其然:大致就黄豆大小的一个点,也不扩散,就那样直直的渗了下去,眨眼间就渗透了十几层。

谋士狂震:竟真被李承志给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