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正是前朝太傅沈若水所作,谈璓以为燕燕身为沈太傅的女儿,自当把父亲的诗词熟记在心,看见这首诗,便能明白他已知她的身份。
哪知燕燕连先帝的诗作都记不住,何况三天一首诗,五天一篇赋的沈太傅!
她看这首诗,风花雪月的,只当是一首情诗,解出了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意思,知道谈璓还想着她,却不知他已逼近真相,他愿意接受沈四小姐,这个近似真相的身份会带来的风险。
她想纵然他一片痴情难得,只要他在朝为官,官做得越大,他们越不能在一起。
这玉壶,这份心,是要还的。可他现在战场上,炮火连天,何等凶险,万一伤了他的心,铸成大错,如何是好?
思来想去,燕燕决定还是等谈璓回京,亲自去还这玉壶。或许想这么多,她只是在为见他一面找借口,是又怎样?
苏州百姓对谈璓这位前任知府印象颇佳,故而也很关心辽东的战况。码头街坊,茶楼酒肆,时常听见人提起他。邸报一到苏州,大家争相抄录,薛家小厮永远冲在第一个。所幸传来的总是好消息,不知不觉到了年下,大军已经攻下七八座城,还要继续往东北进攻。
辽东总兵王逊因贪污军饷被谈璓弹劾,天睿帝免了他的官职,命谈璓接任总兵一职。此举大扫童淮颜面,天睿帝对谈璓的偏爱,众人有目共睹,纷纷猜测他此番回朝,怕是要封伯位。
这场战争,将谈璓推至风口浪尖,街头巷尾都流动着他的传闻,连他和燕燕的话本子都卖得一发紧俏。燕燕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得知他的近况,然而听得越多,越是思念。
那厢谈璓每日回到营帐,都要检查来信,始终没有她的回信,一面失望,一面觉得不合情理。
他猜到了她隐瞒多年的身份,她的反应不该如此平静,至少应该问问他是怎么猜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