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觉得,了解背后的故事,对于理解作者写出这句话是有莫大的帮助的。
这一年,玉师傅知晓她的能力后,她与玉师傅其实某种程度上更像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二人并非是一人讲学而一人专注听讲的模式,更多时候秦子衿与玉师傅是采用的她前世实验室常用的“头脑风暴”的模式进行教学的。
她们二人常常互相就科考书目中随机挑出一些可能会考的句子,进行思维发散,二人进行各种角度的探讨,互相说服,以理服人,虽然多是玉师傅引经据典赢了她,但秦子衿偶尔也有些新奇的想法会让玉师傅啧啧称奇。
多亏了这种方法,秦子衿对于理解整个书本的内容有了极大的进步,玉师傅引经据典的过程中也为她积累文章素材提供了许多材料,秦子衿每日回去便将在课堂上她觉得进经典的言论记录下来,常常翻阅,若是想到个好的角度,便兴冲冲跑去找玉师傅辩论一番。
所以,她整理的重点便是先前与玉师傅一次次辩论中留下的精品,或是一句脑中蹦出的绝句,又或是一个意想不到的论证角度,每一张纸的记录都是精华,秦子衿又将方才从玉师傅给的纸张中看到的一些新奇的观点还有她自己想到的角度从脑海中过了一遍。
如此一折腾,耗费了不少时间,这宣城便就到了。
秦子衿让车夫就着明日科举场地附近随意寻间客栈再放她下来即可,可这宣城科考的学子实在是重多,天色尚早,那些离考场最近的客栈便早就被人订光了,秦子衿无奈只得找了个稍稍远一些的歇脚了。
“你听说了吗?今年沈将军的嫡女也会参加科举呢。”
“果真?她竟不从武吗?”
“谁知道呢?听说为了磨砺她,沈将军都没让她入都城学堂,入的是我们邻近宜城的官家学堂。”
“害,幸好这科举阅卷是瞧不见答题人的,不然呐,哪还有咱们的份儿?”
“慎言呐李姐。”
秦子衿方一踏入这间客栈,便听到二人在那议论,这沈将军若秦子衿猜的没错,便是国主十分信任的那位吧。
在外人看来,这沈将军或许是为了磨砺嫡女,才让她参加科举选拔,可秦子衿不知怎的,许是前世看了些朝堂剧,她方一听到心中第一个想法竟是这沈将军怕是拿捏着武将的威风还不够,还想着从文臣这边捞一杯羹。
不过,这也只是秦子衿突然冒出的想法,甚至一瞬间秦子衿都觉得自己是否有些过度担忧了?
如此想着,她略摇了摇头,将这些与科举无关的想法从脑海中甩出去,便找客栈小二要了间普通的客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