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粮税的官兵不多,两个称重的,两个搬运麦子的,还有一个师爷做记录,村长在场作陪,还有几个村里的汉子帮忙搬麦子。
县衙的拉粮车在村口,这边把粮食称好,还要用村里的牛车拉过去。
“王大牛家中田三亩,税一百二十。”
师爷的簿上都有记录,按照数量把小麦交上,要是差了就做个标记,村长赶紧差人去喊。
晒谷场这边没有树荫,正午的日头已经有点晒人了,盛黎娇站在这儿看了一会儿就喊热,两人只好打道回去。
“……收完粮就该发放新种了,过两天我把咱家的麦种领回来,再过两天又该下种了。”
要说春天有什?不好,尤其是家里田多的,除了下种就是下种,埋不完的种子,腰起起落落,往往忙过这两个月,腰腹要歇好久才能缓过来。
“幸好大棚里有大卫他们在,已经轻松很多啦。”盛黎娇应和着,“等年底大卫他们走了,要不咱们招几个长工吧,踏实肯干的,以后就专门管大棚。”
“可以,找人先不急,等入了秋我去镇上看看。”洛长青说,“我想明天上趟山,家里的兔子该配种了,要是顺利,两天就能下来。”
盛黎娇想了想:“不许往深处走哦!”
“好,就在外围,抓住兔子就回来。”洛长青笑着答应。
第二天,洛长青吃完早饭就上山了,山上正是兔子繁殖泛滥的季节,便是洛长青挑剔,老的不要小的不要病的不要不好看的也不要,抓够十只兔子也才用了两天多一点的时间。
十只兔子四公六母,再加上家里养着的那些,今年只养兔子就能维持两人的花销。
洛长青按时回家,正好赶上去村长那里领新麦种。
衙门收粮收了四天,把柳村应缴的粮税收全了,自然就把该分的麦种分下来。
这回洛长青还是领了跟上回一样的数量,村长看着他,本想说什?的,但最后也没说出口,只长叹一声,等他走远了,才说:“年轻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