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雨下的好,省了再灌溉了。”已经犁好田地的人自然高兴,就算没弄完的,也不过是停两天工,正好雨停了,土壤也润透了。
细雨下了一天一夜,第二天下午,天光放晴,村里人又忙碌起来。
下过雨的地还要重新翻一遍,这回不用太细致,洛长青就没把毛驴要回来,带着大卫他们几个,前后用了两天就干完了。
随后就是撒种,田垄是划好距离的,盛黎娇看了看,叫他们播种时注意空一行,留着日后间种棉花。
撒种并不比其他活轻松,直起弯下的,对腰部也是极大的考验。
洛长青还好,大卫他们几个干了三天,最后直接趴到车板上,说什么也走不动了,央求着小嫂子给他们找个地,哪怕是厨房,好歹让他们歇一晚。
这段日子几人也算混熟了,大卫他们改了口,称洛长青为洛大哥,盛黎娇便是小嫂子,虽然坦白来讲,大卫他们的年纪不一定比洛长青二人小。
盛黎娇看他们可怜,便把偏房腾出来,屋里有现成的棉被,床不够了就打地铺,也算是个临时的落脚地。
入了秋,便是一场秋雨一场寒了。
麦种下得及时,雨水丰盈却不至于过多,田间的麦子都钻出了嫩芽芽,绿油油的,长势喜人。
一转眼入了九月,正月十五,中秋佳节。
这是盛黎娇嫁过来后过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清明不算。
番邦不过中秋,大卫他们也就凑个热闹,但热闹在镇上,也不在村里。
柳村过中秋极为朴实,炖两块肉,炒两个鸡蛋,然后去村长家领两块月饼全家分,等晚上看两眼月亮,便算完了。
这也是村里鲜少有外出谋生活的,团圆是常年的,中秋只是一年中再普通不过的一天。
不过到了盛黎娇这里,便不是如此了。
“要烤鸡烤鸭烤鹅烤鱼烤羊排!”她仿佛在报菜名,稍微一顿又继续,“还要酒酿圆子芝麻团子炸耳朵桂花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