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长安郡主

“不过你比另一个人还是要好很多,”她明眸里清亮澈然,干净得令人自惭形秽,“相对来说。”

而燕承明却兴起似的,问她,“如若我与郡主陌路相逢,不知又当如何?”

孟秋态度极尽敷衍,“不如何。”

“这样……”他不再多做纠缠,看孟秋着急要走,周全道,“你归京不久,更是个姑娘家,不妨,我送你一程?”

“噫——”孟秋拒绝,“不要,都说了不熟。”

“近来京中新添三十八条律令,衙门查得正严,刑部不晓得你身份,没得带累到你。”燕承明清楚她所想,好笑兼着无奈的共她解释,“你若要避嫌,教我府中下人跟着,也是一样的。”

她再拒,“那更不好。”

“……也罢。”他并不强求,只笑,“全凭郡主做主。”

见得孟秋走到马车跟前,乃至仆从拿好脚凳,等着扶她上去时,他方才不疾不徐的笑。

秋风拂面,凉薄的裹挟着清寒气。飘零的枯叶残败,似是上下飞舞的蝴蝶,掠过她裙摆,落点在她脚畔。

他说,“此事乃是太子殿下所为。”

淡淡的一句话,如同随口道出般,闲聊似的,慢条斯理的和孟秋提及着。可却又像切中要处般,令孟秋唯有顿住步子。

孟秋不管他是否在试探,又或有旁的意思,用寄体的人设一概带过,“我武威王府行的端、做得正,何惧他太子?”

“王叔不曾告诉你吗,”他随后道,“东宫有意择妃了。”

“!”话罢,孟秋深吸一口气,稳住表情和语气,僵硬的反问着,“与我何干?”

“还是有些关系的。”燕承明缓声说,“届时,举席相聚世家子弟,办选妃宴,依照当今的心思,郡主大抵会收到宴席邀帖。”

她的脸色在刹那间很是精彩,“……哈?”

燕承明笑吟吟,“郡主私以为呢?”

一片寂静。

相较于目的不明的燕承明,那边,将要拿她做筹码,意图挟持武威王府的皇帝更值得提防。且不论燕承南对于赐婚一事怎样看待,但他一样身在朝野,诸多情况都由不得他。

最要紧的,是孟秋真真切切不能成为太子妃。

抛开风月□□,只谈系统与史实的限制,她仍然没得选择。

“你说的好听,”孟秋忍不住嘲讽他,“到头来,不还是别有用心?”

同样是露骨到令人咂舌的言辞,惹得燕承明难掩莞尔,不答反问的好奇着,“郡主讲话,惯是这个风格么?”

孟秋瞪他,“……干嘛。”

“直言不讳,甚好。”他意味深长的忽而道,“以往只知郡主性情率真,一见方知,竟是常人所难及也。”

这话如似夸赞,又教孟秋听得心头一颤。

“你要送我也成,”她转回话题,故意说得轻慢、倨傲,仔细留意着燕承明的反应,“只许跟在后头。”

燕承明眉梢轻挑,问她的却是,“恐怕有损郡主名声。”

俩人共车,传出去固然不好,但而今谁人不知这位长安郡主,堪得是一家有女百家求?可倘如她让燕承明作缀,和个护卫似的,旁人所言及,决计是谈论她乖戾刁蛮。

“哦。”孟秋轻飘飘道,“无所谓啊。”

寄体越是声名狼藉,那皇帝在想动她的时候,顾忌便越多。她现如今该想的,是怎么在保持史实不变的要求下,让武威王自愿归顺东宫,依附燕承南,以致他掌握兵权。

但……她想:如果可以的话,能够让更多人活下来,就最好了。

归途中,孟秋本不愿搭理他,再思及他到底是个重生的,这般时机难逢,便禁不住掀开车帘去瞧他。

他敏锐察觉,顺着孟秋投来的目光望去。

“郡主?”燕承明面露不解,随即轻甩缰绳,哒哒哒着马蹄赶上前来,凑近小窗。他体贴的微俯下身,温声询问她,“怎的了?”

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俊美少年郎眉眼如画,如玉双眸里映着秋色与人间,还有个孟秋。

燕承明并未故作深情姿态,含情目中是透彻且清晰的微光,和他皮囊不甚相衬,显出几分老成,又在眼波流转之间,别有风韵。

“东宫的事……”孟秋见惯了自家殿下,将他的美貌全数忽略,一心一意奔着目的,“你再和我多说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