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页

傍晚,大哥和大嫂送他们出门,上马车前,大嫂忽然捏住她的手:“不高兴就同大嫂说,咱们回荆州去。”

姜辞不敢应这话,只敢拿眼睛看她,在那样的目送里,上了马车。

江逾明坐在左侧,两人安静了一路,直到车马碾过一个石子,骨碌碌颤起来,才问:“同大嫂感情很好?”

姜辞“嗯”了一声:“大嫂是宜州人,受毒刺案牵连,去了荆州,当时我们两家都人生地不熟,只能守望相助……大嫂比我年长些,教了我很多,平日去茶楼听戏,也是大嫂陪我去的。”

“你很喜欢荆州?”

姜辞看了他一眼,她其实不喜欢的,但不喜欢的原因坐在她旁边,她便说:“喜欢的。”

第9章 芍药之语

姜家逢难,举家赴荆,变故遽然,按理姜辞已与修远侯府世子定亲,可以不用南下荆州,但她还是去了。

她受外祖教养,不可能看家中落难,自己却留在奉京享福。

决定离开奉京那日,姜辞特意带了定亲信物上门拜访,当时见她的便是修远侯。

江进亦早知姜辞会来,可见着人,便知说什么都无用,收了信物,拍拍她的肩,嘱咐珍重。

当时离京,姜辞做好了回不来的打算,所以临行前,特意绕道去了江逾明的院子。

可惜两人未能相见,最后,姜辞只好嘱咐管事嬷嬷,帮忙转交了一个荷包。

那时她刚学女工,荷包绣得不像话,送江逾明的那个,是十个荷包里,模样最好的,虽然比不上闺阁小姐做的,模样也略微磕碜,但姜辞还是送了。

毕竟此去一别,万水千山,归期不定,再见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