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了过程,季知行拍了拍林朗:“你为什么会觉得自己有错?”
林朗看了看季知行的脸色:“我就是想,你那么看重薛桦……”
季知行摇摇头:“我看重他是因为他的能力,但是如果妨害了社团的凝聚力,再有能力的人都不能留了。”
他当初直接放纪素安离开也是基于这个原因,一个团队的凝聚力至关重要,过于冒进的、爱挑刺的、爱争锋的都会影响团队的和谐,进而影响科研活动的顺利运转。
就比如在阎教授的实验室,他们四个都相处得很好。这种好并不是能成为挚友的那种深交,而是在工作上能互相帮助、互相肯定,共同维护实验室积极、和谐的科研氛围。
也正是因为这点,阎教授的实验室从来没有什么乌七八糟的事,所有人都在朝着同一个目标使劲,科研就进行得很顺利。
但他去别的实验室维修仪器的时候也见过各种各样的内耗。
有嫉妒别人的进度太快而故意污染培养皿的,有在合作课题中故意修改数据导致他人难以跟进的,有故意打乱别人整理好的样品袋的,有敝帚自珍不肯教导师弟师妹的。
这样的实验室一走进去就能察觉到连气场都不对劲,身处其中的人怎么可能全心全意、心无旁骛地去搞研究呢?
要将团队里的人都拧成一股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时候跟个人的相性有关,有时候跟领导者有关。而林朗和许东阳在这方面也一直很注意,他去了几次活动室,活动室的氛围都很好,大家该认真的时候认真,该开玩笑的时候开玩笑。
所以,对于像薛桦这样恃才放旷的人,他们目前肯定是要主动或被动地剔除的。
或许将来,他们的团队壮大了,公司能站住脚跟了。他们可以有足够的空间去包容个性,或以高薪资高福利来填平有能力者的需求。但是在起步阶段,这样的人只会导致他们刚启航的小船摇摆不定,甚至倾覆。
见到季知行能理解,林朗和许东阳双双松了口气。
季知行又问道:“其余10个人怎么样?有动摇的吗?”
许东阳这才有点笑意:“我也担心其他人想退社又不好意思说,留这样的人在社团里也没意思。所以就搞了个不记名问卷调查,就简单地打勾打叉。本来以为可能多少也会有一两个要跟着走的,没想到留下的意愿都很坚决。”
他想,以后应该是不会再有这样中途退出的糟心事了。
季知行想了想,问道:“你们觉得,现在是不是到了该发福利的阶段了?”
……
另一边,薛桦回到宿舍后,他的舍友就围过来问。
“怎么样?他们什么反应?”
薛桦满不在乎地说:“就惊讶呗,挽留呗,还能有什么反应。”其实他心里仍有一丝不满,在想象中,他们挽留的力度应该更大一些才对。
“那我们什么时候开始干?”
“就明天吧,明天就发纳新贴。”
薛桦早就有自己创业的想法了,这几个月也一直在思量这件事。今天晚上是最后的试探,如果季知行他们愿意承诺股权激励,继续留着也不是不行,结果他们还是没有留住人才的魄力啊。
反正都是干活,与其为他人做嫁衣,不如拉个班子自己干!
“现在纳新会不会太晚了,都五月了。”
薛桦已经打开电脑,开始写纳新贴了。
“我都考虑好了,直接就承诺分出10%的股份给入社的人,还怕没人来?”
自从季知行、林朗、许东阳开启了科研社团的先例,对这种创业模式心动的人不在少数。
很多大学生都有创业热情,只是苦于一没资金二没人手。当然,没人手也是没资金造成的。而以科研社团的形式吸纳在校学生为社团干活,这两个问题都能暂时性地得到解决。
所以,在零重力座椅科研社之后,广陵大学各种科研社团就如雨后春笋,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然后很快的,又一个接一个地倒闭了。
所以,当广陵大学论坛里又出现一个“纳米电极材料科研社团”纳新帖时,大部分人的态度都是不看好。
“又来一个,真是前仆后继啊!”
“怎么好像都觉得成立科研社团有多容易似的?前后倒了那么多还不够作为教训啊。”
“太天真!季知行他们的社团之所以能立住脚跟,是因为有cupt竞赛一等奖作背书,那是正儿八经的项目。”
“而且还有季知行这样的牛人掌舵。”
“化院的薛桦?我好像记得当初季知行他们社的录取名单就有他啊。”
“看来是独立出来打算自己干了。”
“嘛,有本事的人自然不会甘心屈居人下。”
“嗯,尊重他的选择,但是不看好。”
“这是直接拿他的毕业论文来做项目吧,也不算离谱,比之前那些没定好项目就草率成立的社团还是好一点。”
“10%的股权激励啊,有魄力哦!”
“魄力个鬼,公司都没影呢,空头支票罢了。”
“拭目以待吧——”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