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叫天下为之一变!

臣所思,有三点。

首先要忠于国家社稷,那些曾首鼠两端、入仕两朝的人,便不能入选,且要德行无碍,践行仁义之道,这便是立德。

其次要对儒门有贡献,要注释经典,曾为天下师,这便是立言。

再其次要有足以彰显当世的功绩,曾为国家社稷做出过显赫的功绩,这便是立功。

成圣有三条路——

其一:三者齐备者,可为十哲,为圣人。

其二:若有立言至极,如同孟子这等开辟大道的可为圣,若只是如同颜回这等汲汲于传承,只可为当世大儒,便是添列于文庙末位,亦不可。

其三:若有立德至极加立功至极,如诸葛丞相、文忠烈公,这等鞠躬尽瘁、为国忘身之人,可为圣,诸葛丞相虽不以儒生见长,可孔圣所传之道,丞相以身践行,真壮烈也。

此微臣一家之言,请陛下圣裁!”

这一番话,让众人沉思,而后立刻就意识到,这恰好对应上了李显穆先前所说的那些话,打压道统,而将国家社稷抬起来。

立言之道,若把孟子作为标准,那谁还能入选?

就算是同为四配的另外三个,恐怕也不行!

而立言之道,就是过去的道统之路,李显穆直接掐断了仅凭立言就入选文庙的路,可以说,直接就把孔子几乎所有弟子都踢出去了。

第三项:立德加立功,按照诸葛亮和文天祥的标准,就连朱棣都没忍住眼皮跳起来,这也太狠了。

三不朽也不简单,至少要成为大儒,还要立下大功,还要德行昭昭。

但相对起来,单凭立言是没戏了,必须要考虑后两项,要立功,要忠谨,完美符合李显穆的思路。

朱棣也明白了李显穆的思路,沉吟片刻道:“显穆所言,甚和朕心。

至于该让何人入庙,何人剔除,又该如何排序,一时半会怕是不能定下,如此急切,便是定下,仓惶急措也不能服膺人心。

今日时辰已然不早,此事便暂且压些时日,诸卿回去后都好好思量一下,按照此三条标准,可有人选推荐,可上奏于朕之处,再待日后大朝会上。

共同点下文庙之选。”

朱棣选择了拖字诀,改选文庙是真正的关乎大明意识形态的大事,纵然是他也要好好思量一下,都让谁入庙。

“圣上英明!”

————

李文正公乃慷慨陈词于奉天殿上,以韩文公为刀,以范文正公为剑,以李忠文公为旗帜,携百代儒门人杰之泪,驾三两千年浩浩风霜,剑指文庙,斥十哲,逐伪圣,开天门,清平儒门疲弊,公之功高,巍巍乎若泰山,百代而不崩,公之绩厚,浩浩乎若汪洋,万世而不易!——《儒林正史》

:https://u。手机版:http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