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王信带着王英来到河西营,王英虽然听过河西营的名字,但是入营却是第一次,忍不住东张西望,打量这鼎鼎大名的地方。
“很好奇?”
王信穿着常服。
公服穿的最不舒服,感觉被束缚,官服也不方便,只有穿着常服的时候,王信才觉得轻松些。
不过王信也清楚。
许多人就喜欢这身皮。
王英老老实实的说道:“河西营的将士日子最舒服,我和下面兄弟们经常聊,不光是我们,别处也在说,谁不知道河西营。”
“那你可说错了。”
王信带着王英随处逛逛,非常的随和。
王英纳闷道:“属下说错话了?”
“河西营的日子可不舒服,操练严格,军纪也多,而且经常打仗,冒着生命危险,所得不过是一家老小温饱而已。”
王信脸色有些难过。
王英大着胆子,认真打量了自家总镇一眼,想要确定对方是否真的如此想。
“我脸上有什么?”
这几日接触总镇,王英已经有些熟悉总镇的性子,对军纪方面非常看重,没有什么轻犯的说法,不能犯就是不能犯。
但是也很随和。
王英忍不住说道:“总镇为何认为养活一家老小很容易呢。”
“吃饱饭是天经地义的。”
王信笑道。
王英怔了怔,没想到总镇有这样的想法,不过坚持说道:“吃饱饭不容易啊。”
“军队打胜仗,百姓好种地,家家有耕田,户户有书读,人人吃饱饭,立志去从军,如此这般,吃饱饭应该不是问题。”
“.”
王英哭笑不得。
这样的理想社会,只有读书到迂腐的书呆子口中才轻而易举。
总镇会是书呆子吗?
王英不认为。
“不要想太多,保存自身的同时,做好自己的事,知行合一。”王信提醒道。
有天生坏胚子。
也有天生良善之人。
后世环境影响下,更有人生百态。
王信相信还是有很多能接受自己想法的人,把这些人一一找出来,哪怕他们有时候不能理解,甚至并不喜欢,但是能忠心耿耿的跟随自己。
如汤平、赵雍、刘通
他们每个人性格不同,自己的要求,他们的反应也不一样,但是有一样是统一的,那就是对自己忠心耿耿,不怀疑自己。
“知行合一?”
王英呆住了。
“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明知道什么是对的,既然有了机会,如何不去尝试一番呢,去看看到底是不是自己所想的那样。”
王信脸上露出自信。
一个人很难。
但是一群人就不难了。
哪怕遇到了挫折和问题,一群人齐心协力的时候,所有难题都不会让人沮丧,只会激发大家的斗志。
这就是群体的力量。
有各式各样的群体,王信要把这群人聚拢起来到自己身边。
王英内心触动,期盼道:“如果右路军都能过上河西营的日子,属下认为将军是对的。”
“会的。”
“只要我还是总镇,我就会坚持下去。”
王信毫不犹豫的说道。
总镇都能做到这一步,自己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王英有些感动,更有些激动。
河西营的表现,谁不清楚呢。
如果自己能带领这样的河西营才更有意思,而不是整日里斗鸡摸狗,一点也提不起心气,哪里像个武官。
先看着好吧,自己也不傻。
王英下了决心。
王信则把河西营交给了王英。
没有亲信,自己培养亲信,河西营只剩下老弱,那就重新练一支出来。
至于整个右路军,一口吃不成胖子。
吃大锅饭容易砸锅,先用河西营建立一支自己的铁杆,有了好处和效应,然后再来吸收别部,一步步吸收完,整个右路军也脱胎换骨。
河西营的编制是一千五百人。
相当于半个营。
“将军。”
史平已经回来京城,带着他的家室。
现在的史平更加沉稳了些许,没有了年轻人的傲气,担心道:“把河西营交给此人,万一”
不光是史平,连严中正也有些忧虑。
“其实最好是交给你。”
王信看向严中正。
严中正连忙摆手,认真道:“属下不合适。”
“你的确不合适。”王信竟然直接认可,接着说道:“都知道你是我的人,让你来重建河西营,很多人都会提防,倒是那王英最合适。”
“他要是倒向李威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