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分家

王信摇了摇头。

曾直是辽东大户子弟,那边是东平郡王的地盘,在边地谁不闹出点动静,也就是养寇自重。

程咬金三板斧,管用就行。

而且这套的的确确好用。

戚继光就是做的太好,以至于朝廷敢撤了他。

辽东那边,朝廷也撤了李成梁一回,而且还不敢太过分,留下了他的儿子继续在辽东掌权,结果最后还是因为寇情严重,重新放了李成梁回辽东。

严中正笑了笑,“将军要是打算这么做,早就这么做了。”

“那怎么办?”

“何况是接任大同西军的人选,将军是因为欠缺了资历,功劳是足够升任的总兵,按道理而言,大同西军的主将应该是总兵身份。”

曾直脸色冷静,很肯定的语气。

“赵雍只是游击将军,与将军虽然只差了一级,实际上差多了,将军想要让赵雍接任,恐怕朝廷那边很难通过。”

到底是大户子弟,对很多事门清。

说的没错。

严中正无话可说。

王信也点了点头,如果自己离开大同西军,兵部的确可能从外头派个人来掌领大同西军。

“分家吧。”

曾直提议道。

王信一脸意外,严中正也露出好奇的目光。

“关外是一部,关内是一部,无论接替将军的是谁,都无法轻易掌控大同西军。”曾直越说越清晰,有了完整的计划。

“让汤平负责关外,赵雍负责关内,张灿带领骑兵驻守归化。”

王信明白了。

汤平驻守威远关,背后又有周家的关系,加上聚众昌,他在关外的地位会很稳,哪怕是张文锦要动汤平都不容易,何况是新来的人。

只要保住了关外,谁能挡住贸易?

张文锦都不行。

而关外又不在朝廷控制之中。

赵雍是除了自己之外,大同西军中职位最高的将领,他负责关内,有整个大同西军的将领支持,地位同样稳定,新来的接替者斗不过他。

又不是节度使,赵雍的升迁同样在兵部手中。

自己没有人事权,新来的接替者也没有人事权,大家都束手束脚。

那为什么还要分个张灿出来呢。

王信内心感慨。

大户子弟就是大户子弟,眼光方面的确是平民子弟很难追上。

至少曾直已经看出,大同西军随着扩张,到了今日的地步,已经有了隐隐的山头。

扬州营出身的老兵最早跟随自己,大多数都升了官,军中三分之一的校官都是这帮老兵出身,他们并没有排挤新人,但是他们之间感情极好。

他们感情好了,别人就感受到冷落。

有了自己人,就有了“外人”,于是外人也自动抱团。

一边是以汤平为主,一边以赵雍为主。

但也不是泾渭分明。

比如刘通,刘通同样跟随自己早,与汤平和赵雍的关系都很好。

一定要分的话,张灿背后就是原来河西小营的那帮人。

其实哪个军中会没有山头问题,大同西军的山头问题目前很平和,没有到矛盾那一步,大多数人自己都没有察觉出来。

只能说曾直嗅觉太敏锐,看出了一些苗头。

按照他的划分,的确很符合自己的利益,虽然自己并不需要。

无论是赵雍,还是汤平,或者张灿,王信深信不疑。

“就按照这么办,不过你们二位,是愿意留在大同西军,还是愿意跟我回京营?”王信笑了笑,“我虽然打算回京营,但是最终会如何,我也不确定。”

两人毫不犹豫。

“我跟将军回京。”

“我也是。”

曾直的选择不奇怪,他是个外人,在大同没有根基,留在大同没必要。

王信看向严中正,“如果你想要带兵的话,这次是个机会,我可以向朝廷举荐你留在大同西军,一定帮你求个都司。”

严中正是千总,都司等于连升两级。

王信向来不敢承诺这些无法确定的事,但是为了严中正,王信可以全力以赴,动用所有关系,不敢说百分之百,九成把握没问题。

严中正仍然摇了摇头,“我还是愿意跟着将军。”

王信有些理解严中正的选择。

如果严中正只是个千总,在大同西军很普通,何况严中正虽然是京营,但不是河西小营出身,来到大同西军时间也短。

跟在自己身边,意义就不同了。

而王信也需要严中正这样一个副手。

“好,你们两个继续跟着而我。”

王信很满意。

“严中正把大同西军最近的事务整理一遍,曾直你先放下别的事,去催一催聚众昌,已经到了年关,今年的军费何时送来,我等着犒赏全军。”

打仗卖命,光喊保家卫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