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在雷比尔代表联邦军提交的新军事改革方案里,占了份额最大的便是全新舰队的招标方案。
在经过了一年战争的磨练后,联邦军虽然对于到底什么样的战舰是自己理想中的样子并不是很清楚,但至少知道什么样的战舰符合自己的要求。
对于全新巡洋舰的定位要求便是拥有萨拉米斯级的造价和制造工时以及差不多的维护性,但又能保证萨拉米斯级基本的炮击战能力以及更好的防空效能,同时还拥有至少12台机动战士的运载量。
这个标准并非是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联邦军参谋部综合考量具体战术信息得出的结论,在战争后期,联邦军机动战士部队的编制已经从三机编队逐渐向四机编队,一个中队的编制,便正好是12台机体,而在机动战士战术操典中,三个小队正好和搭载的母舰组合为一个战术单元。
这样做,机动战士部队便可以依托母舰执行诸多战术任务,包括破袭,交战,搜索等,如果遇到更大规模的战斗,独立战斗单元便可以不断组合成为更大规模的战斗单元。
实际上,这种战斗模式的出现,主要是在这之前,联邦军机动战士部队所属和舰队并非是固定搭配,而是各自独立的,这就使得战术调动很容易出问题,和战舰的配合也不熟练,而采用新编制后,机动战士所属便和战舰形成固定搭配,双方也能在长久训练中保持默契配合,从而发挥更大的战斗效能。
至于用于替换麦哲伦级的战列舰,联邦军也同样提出了对应的要求,首先要求保留的,自然便是麦哲伦级强悍的炮击能力,对于联邦军来说,炮击战乃是联邦军立身之本,就如同祖宗之法不能抛弃,而除了炮击战能力,机动战士搭载能力也同样重要,至于搭载规模,也同样是至少十二台起,而且考虑到出击效率,不论是巡洋舰又或者是战列舰,都要求至少拥有至少不少于三台的机动战士弹射器。
考虑到战舰的设计完全不同于之前的萨拉米斯级以及麦哲伦级,联邦军对于全新战舰的设计很是宽容,虽然在经费上不至于一副不差钱的模样,但预算和时间都很宽裕,毕竟,这份改革方案可是以五年时间为基础的。
也就是说,方案只要求全新的宇宙军舰队能够在85年左右成型并具备战斗力就好,这并非是全员替换,毕竟生产全新战舰替换老船是个极其漫长的过程,现有的联邦军舰队规模如此庞大,除非是出现紧急情况,否则没有个一二十年根本换不完的,所以,雷比尔的方案自然也是分阶段的,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后,还有第二个五年,尽管那时这位老人可能已经不在担任联邦军司令,但他的后继者,却还是坚定不移的将其执行下去。
而且从某方面来说,联邦军舰队现在正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地步,因为现在联邦军舰队拥有的战舰,实际上舰龄都很年轻,大一点的也就三五年,小一点的一年的,几个月的都有,而且大部分都是几个月的,这都是因为在开战之初联邦军舰队损失惨重,为了尽可能的恢复战斗力,联邦军自然是拼了命的以现有生产线生产战舰,填补空缺。
但萨拉米斯级和麦哲伦级,都是60年代军备整顿的产物,也就是说,在设计上,已经有些跟不上时代,在战争时期,大家也顾不上别的,但等到战争结束,再甜蜜的关系,也会逐渐变味,尤其是在对俘虏的吉翁军舰艇进行测试和测绘后,小甜甜自然也就成牛夫人了。
如果联邦不差钱能一口气换完全部舰队,哪怕是雷比尔,也会忍不住想要全舰队在一天之内完成全舰队的更换和升级的,但很可惜,想要达到这个目标,所需要的经费数字,哪怕全地球联邦加上宇宙居民一起卖屁股都凑不起来,所以,联邦军的舰队官兵依然还得继续在他们的老新船上工作生活很久很久,甚至可能有些人直到退役都见不到新老婆的登场。
既然没法迅速撤换,那么对于现有萨拉米斯级和麦哲伦级的改进延寿,自然也就成为了下一阶段的任务目标之一,毕竟这些船太新了,以至于想要把它们淘汰都没什么足够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