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讨价还价

太平记 克里斯韦伯 2474 字 2个月前

魏聪吐出一口长气:“军中甲仗箭矢不足,而郡武库已经被冯车骑封存了,可否乞请划拨几百付盔甲,弓弩!”

“这不可能!”这次应奉回绝的很干脆:“我也不瞒你,武库里的甲仗箭矢都是供四方汇集的大军所用,一副甲,一张弩也不能动。你也不用太担心,巴丘也是有武库的嘛,只要进了巴丘城,自然有甲仗。”

“可巴丘已经被贼兵包围了呀!没有盔甲弓弩怎么解围?”魏聪急道。

“魏孟德!”应奉笑了起来:“你是个聪明人,就别装糊涂了,当初你灭掉张伯路,占据了他的邬堡,府库尽为你所有,你别告诉我里面只有粮食和布帛。张伯路横行江表十几年,手下健儿可是以善射而闻名的。还有,蔡不疑还说你有巧思,善治弓弩,你还从他那儿要走了二十几个工匠,加上张家原有的工匠,这些天他们就什么都没做?当然,这个时候我也不会去你庄子上查看有无违禁之物,可你也别把我当傻子混弄!”

魏聪被应奉这一连串诘问弄得一时间说不出话来,东汉对民间武器的态度大体上是禁弩不禁弓、严禁盔甲。当然,东汉末期对那些同宗部曲数千,庄园连州带郡的豪强地主们来说,官府的武器禁令比擦屁股纸强不到哪里去,反正州县的属吏都是他们家的子弟。太守县令离开他们的支持,啥都干不了。但不管怎么说,禁令就是禁令,像魏聪这样在邬堡里几百几百的造弩、甲,一下子准备几千的毛梾木作枪杆的,肯定是没法放在桌面上说的。

“郎中说的是!”魏聪干笑了两声:“我是打制了一些甲仗,不过那也是依照太守的吩咐,准备应付郡里的盗贼。那盔甲弓弩就算了,箭矢总要给一些吧!这的确是没办法,人手材料都不够,不用多,五万支就足够了!”

“五万没有,最多三万!”

“好三万就三万!”魏聪见好就收,对他来说反正一支也是赚的。

“最后一个要求呢?”见魏聪这么识趣,应奉脸上也多了些笑容:“我也知道你的难处,只要不是太过分的要求,我都会替你禀告将军的!”

“我听说当初将军表蔡不疑为建武都尉,此番我出兵救援巴丘,想请将军表在下为讨逆校尉,此番渡江之后,蔡不疑的残兵也归在下节制!”

“讨逆校尉,节制蔡不疑的残兵?”应奉闻言想了想,校尉也好,都尉也罢,反正都是杂号的,最多也就俸禄多个两百石,讨逆、建武也就是名字不同,没有什么大碍;至于节制蔡不疑的残兵,蔡不疑本人都要死了,那些残兵等他死后正常情况就各自回乡了,魏聪能吃掉那是他的本事。

“我可以替你向将军奏明,应该问题不大!”

“那就多谢郎中了!”魏聪俯身拜谢。

“孟德不必多礼!此番渡江击贼,万事小心!”应奉伸手将魏聪扶起。

“多谢郎中提点!”魏聪站起身来:“出兵之前,诸事甚多,那在下就告辞了!”

“孟德路上小心!”应奉将魏聪送出二门外,看着对方远去的背影,他不由得暗自叹息。应奉当然知道魏聪是个有私心的人,但不管怎么说,敢在如此危急的形势下,带着新募的几百人渡江击贼,这就是勇烈有气节的大丈夫,与这相比,自己的心思就要阴微多了。

————————————————

“来人!”魏聪刚刚回到贼曹署,便喊来当值的吏员:“你们几个去市面上看看,看到有卖竹帽的,就买一顶回来!”

“竹帽?”

“对,就是用老竹条编成的帽子,荆条藤条的也行,越坚固耐用的越好!现在就去!还有,你把城里卖斗笠,竹篓子的工匠也都找来,就说我有生意照顾他们!”

“喏!”那吏员精干的很,不过半响功夫,就带了十多个匠人和不少竹帽回来,魏聪在竹帽里面挑选了一会,挑了一顶最结实耐用的圆帽出来,对众人道:“这个你们会编吗?”

工匠们面面相觑,半响之后有人答道:“这个不难,小人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