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礼物

太平记 克里斯韦伯 2409 字 2个月前

“天子欲诏告天下,缉拿逃亡的党人!太尉陈蕃拒绝平署诏书,诏不得发。(汉朝制度,诏书必须三公平署,少一人便无效)天子盛怒之下,将党人下黄门北寺狱,以中官审之。我估计此人便是入狱党人的学生,至于髡发,可能是入狱受刑后逃出来的才这幅模样!”

“听您这么说还真有点像了,咱们这南阳郡北边紧挨着河南,要是雒阳往南逃,咱们这新野还真是必经之路!”王寿点了点头:“诶!您刚刚说朝廷下诏缉拿,那肯定赏赐不少吧?”

“放屁!”蔡不疑闻言大怒:“名列党人的都是天下闻名的君子贤士,天子昏聩,为中官蛊惑,才会下诏缉拿他们,我等岂能贪图富贵出卖他们?”

王寿被蔡不疑这番声色俱厉的呵斥给吓住了,与后世科举盛行不同,两汉时期官吏不分家,像三老、游徼、啬夫这等乡里小吏都是由乡里有名望之人出任,其权力基础是乡里的号召力和宗族势力而非仅仅是朝廷授予的官职,其社会地位和权力远非明清时期被禁止参加科举的小吏可比,比如西汉时丙吉就是从一介狱吏起家,最后爬到了西汉人臣的巅峰——丞相,这在宋明清是不可能的。

蔡不疑虽然只是个游徼,但蔡氏是荆州有名豪族,当时荆州有蔡氏、黄氏、庞氏、习氏等大姓,但其中最强盛的还是要数蔡氏,所以东晋时习凿齿所著的《襄阳记》中有记载:“汉末,诸蔡最盛!”

本文前面提到的张温、汉末的刘表、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娶的都是蔡家的女儿,二十多年后刘表能够单骑入荆州,斩杀宗贼,拥一州之地坐观天下之畔,一个很大原因就是他是蔡家女婿,得到了蔡氏为首的荆州大族的支持。

蔡不疑看王寿的样子,冷哼了一声:“方才人家以宝物相赠于你,可谓是有德于你,你岂可恩将仇报?再说你出卖了他这等党人的子弟的事情传扬出去,都不用他家人出手报仇,想要取你的人头来扬名的游侠恐怕数不胜数,就算得了富贵,你有命享用吗?”

“您放心!我王寿就算再不是个东西,也不会出卖有恩于我的人!”王寿拍了拍自己的胸脯,只是脸色的惨白还是出卖了他的内心。蔡不疑见状松了口气,压低声音道:“回去后你去我家拿两石麦子,五匹粗帛来,分给同来的人。大伙儿今晚上山都辛苦了,回去后嘴巴都放紧点,别胡说八道,惹来麻烦!”

“小人明白!郎君放心,这次来的人都是明白人了,晓得轻重!”听到还有好处拿,王寿已经笑的没了眼睛,他没口子的答应。

料理好了兵士的事情,蔡不疑才松了口气。作为蔡家子弟,他考虑的肯定要比这些土兵们要多的多。两汉出仕的途径虽然不少,但最重要的肯定是察举,而察举中最重要的,前途最光明的自然是举孝廉了。

问题是按照汉和帝以来的规矩,人口满二十万人的郡国每年只有一个名额,满四十万每年两个名额,以此类推。蔡不疑虽然是家族强盛,但他只是旁支,所在的南阳郡又是东汉的“帝乡”,有名的强宗豪右,勋贵子弟很多,若是不出意外的话,怎么都轮不到他出头。

若想在察举出头只有两个办法,要么想办法抱大腿,比如当权的外戚、宦官、三公、本郡国太守。问题是想走这条路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蔡不疑自问自己恐怕走不通;还有一条路就是想办法把自己的声望刷高,搞得天下知名,本郡国的太守觉得不在察举名单上写上你都说不过去了,也就是名士路线。

而要走名士路线,还有什么能比帮助被宦官迫害的党人更好的呢?更不要说蔡家原本就和这些被迫害的党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站这边难道还站宦官一边不成?

“那缉拿赵延年的事情怎么办?”王寿问道。

“缉拿赵延年?”蔡不疑闻言一愣,这才发现自己竟然把这事给忘了,他稍一思忖笑道:“无妨,进山缉拿此贼的又不是只有我们一队,山这么大,遇不到也很正常。我们也不可能永远在这里守下去,多则个把月,少则七八天,咱们就回去了!”

“这倒是!若是能不遇上那厮就最好了!”王寿眼睛一亮,蔡不疑话里明显是打算磨洋工摆烂,正和他的脾胃,与西汉训练严格,有相当数量长期服役材官骑士为骨干的郡国兵不同的是,东汉建立之后吸取了各郡国守官迅速以郡国兵为骨干拉起几万乃至十几万大军打内战的教训,取消了西汉时在各郡国以野战部队为标准操练青壮年,并保持大批材官骑士老兵作为骨干的制度。

东汉时的郡国虽然也有相当数量的常备军,但通常是以治安军为标准的,战斗力远远无法和西汉时的郡国兵相比。对付赵延年这种经历过对羌、对南蛮战争的老兵,像王寿这种内地郡国兵,虽然人多,心里还是发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