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清楚的意识到,如果不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将罗姆苏丹最大的敌人扼杀于此,今后可能就再也没有可能了。
他也知道,曼努埃尔一世已经向他的盟友发去了信函,从匈牙利,塞尔维亚到圣地的基督徒国家,前两者阿尔斯兰二世认为他们只会幸灾乐祸,趁火打劫,而十字军那里的希望也不会很大。
毕竟那些十字军骑士们的唯利是图远比他们的守诺重誓更广为人知。
当听到亚拉萨路的国王,竟然回应了曼努埃尔一世的求援,率领着一支庞大的军队往这里来的时候,他也惊讶不已。
随后他想起在曼努埃尔一世的军队中,还有一个安条克的大公,如果由他出面,十字军突如其来的慷慨也就可以理解了。
一开始的时候,他并没有将这支援军放在心上,不久之前,前来征伐姆莱的十字军才在这里遭受了一场大败,他们浩浩荡荡,战意赫赫的前来,丢盔弃甲,垂头丧气的逃走,简直已经成为了一个流传在突厥人和撒拉逊人之间的笑话。
他们遭受了如此惨重的损失,又能够拿出多少军队来呢?
但之前的两个使者在回到苏丹身边后说,他们所见到帐篷与火把都在告诉他们,这里至少有上万人驻扎于此,或者更多,但绝对不会更少。
于是在第三天,他就派来了两个他最信任的大臣前来与亚拉萨路的国王谈和,并且给予了他们很大的权利。这个权利就是他们可以代苏丹与亚拉萨路国王达成协议,只要亚拉萨路国王愿意就此折返,他会承担此次出兵的所有费用,并给予更多的回报。
所以这两位使者带来的礼物并不仅仅是单纯的君主之间的往来,还承担着“定金”的作用。但亚拉萨路的国王回赠了价值相等甚至更多一些的回礼,就是在说他并不同意阿尔斯兰二世的求和要求。
“如果我们并不会杀死曼努埃尔一世,也会释放你们的安条克大公呢?”使者试探的问道。
鲍德温几乎不假思索地拒绝了他们:“我们都知道拜占庭帝国的皇帝如果在战场上造成了太大的损失,引起了大臣与民众们的不满,会面临怎样的结局吧。”
在拜占庭帝国的历史上,在面对敌人时表现不够叫人信服的皇帝会如何,已经有前例了——按照拜占庭帝国的传统,他们会被刺瞎眼睛,脱下华贵的衣袍,驱逐出宫殿,流放到修道院,或者是驱逐到城外。
而这次跟随曼努埃尔一世出征的都是城中最为显赫的贵族,如果他们还有他们的士兵无法回到君士坦丁堡,只有曼努埃尔一世一个人回去了,他的反对者必然蜂拥而至,将他撕得粉碎吧。
若是如此,他留在这里,被突厥人杀死,和回到君士坦丁堡被愤怒的民众杀死又有何区别?
名义上他们是为了博希蒙德而来的,但人人心照不宣的还是为了拜占庭的皇帝曼努埃尔一世。
“我看到了您的军营,它有连绵不断的丘陵,您的士兵就如同扎根于这些丘陵上的树木,漫山遍野,难以计数。
而我们也有着浩瀚如同大海的营帐,我们的士兵就犹如同海中的鱼儿那样多。苏丹并不是畏惧你们而提出这样的建议的,他更希望两位君主之间能够以和平的方式达成协议,不是白白舍弃掉自己与士兵们的性命。”
“请你们回去告诉你们的苏丹,”鲍德温还是用那种不急不徐的语气和缓地说道:“我也认为,两位君王应当以友爱为和谈的基础,但我们的矛盾已经存在,无法消弭——既然如此,既然我们已经到了这样接近的地方,就当如两头猛兽一样,相互厮杀,来证明谁才是这里的头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