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崇祯的万寿节终于到了!

脸上也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眼神中充满了温柔和关爱,她将菜放到桌上,然后看向李定国道:

“饿了吧,快吃。”

李定国看着眼前的妻子,心中只觉得暖洋洋的。

随后他抓起一个馒头,便狠狠咬了一口。

伴随着馒头的香味在口中散开,他只觉得自己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便来到了第二天早上。

这一天,京城里依旧充满了欢庆的气氛,处处洋溢着喜悦。

不过在会同馆内,却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儿。

因为就在昨天晚上,一个名为夏思远的建奴使臣在参加完一场酒宴后,在回去的路上不小心跌入了会同馆的湖里。

虽然被人及时发现,但等捞上来的时候人已经死的透透的了。

说来也奇怪,这湖水其实并不深,只是作为装饰品用的,从来也没淹死过人。

可就在昨天晚上偏偏就淹死了一个人,这人还是建奴使臣。

这件事情发生之后,锦衣卫、礼部、五城兵马司即刻开始了调查。

经过一番仔细的调查之后,最终还是排除了他杀,判定这就是一场普通的酒后事故。

毕竟现场没有发现任何打斗的痕迹,也没有发现有人故意推他下水的证据,而且夏思远当时已经喝得酩酊大醉,自己不小心跌入湖中然后淹死的可能性很大。

不过毕竟是死了一个藩国的使臣,所以这件事情很快也被上报给了崇祯。

崇祯知道这件事后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只是象征性地处罚了一下礼部的几个大臣,责令他们加强巡逻,这件事情也就这么过去了。

建奴使臣当然知道这其中有什么猫腻,毕竟白天的时候夏思远刚刚去吵着闹着要见叶布舒,结果当天晚上就不明不白地死了,这怎么看都是明朝的手笔。

但是身在他国,他们就算知道真相又哪里敢说出来?

一旦说出真相,很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

因此,他们也就默认了这个结果。

而且他们之中大多数都是纯种的满人,也就只有夏思远这么一个包衣奴才,死就死了,他们也没有那么在意。

同样的,一大早朱慈烺也得知了这个消息。

不过朱慈烺并没有感觉到丝毫的意外,毕竟他昨天都那么吩咐了,要是今天早上夏思远这个汉奸还不死的话,那么死的就该是锦衣卫了!

就这样,夏思远这个对建奴忠心耿耿的汉奸就这么死翘翘了!

至于他的尸体,自然也是被挫骨扬灰了!

汉奸的尸体,连喂给野狗都不配!

接下来的数日里,京城仿佛被一层喜庆的薄纱轻轻笼罩,再未掀起什么波澜。

整个城市沉浸在一种忙碌而欢快的氛围中,街头巷尾都在为崇祯皇帝那即将到来的万寿节做着最后的精心筹备。

不过真要说起来的话,确实还有一点小遗憾。

那就是在松锦之战时,朱慈烺曾对洪承畴许下诺言,待到过年之时,便要让他进京入阁。

可世事难料,辽东的局势远比想象中更为复杂多变。

那几十万迁移至辽东的百姓,如同无根的浮萍在异乡的土地上艰难求生,想要彻底安置好他们又谈何容易?

哪怕已经过去了这么久,洪承畴还没有完全处理好这些事情。

因此尽管心中对那内阁之位满怀期待,洪承畴却仍只能继续坚守在辽东土,继续他的未竟之业。

不过,待到洪承畴处理好辽东的一切事务之后,朱慈烺照样会履行诺言让他入阁辅政。

毕竟像洪承畴这样的人才,还是留在身边比较放心。

与此同时另一边,在朱慈烺的默许之下,一场别开生面的会面悄然上演。

罗汝才、李定国以及刘文秀等人的家人,终于得以相见。

一开始的时候罗汝才心中忐忑不安,他本以为这些人定会对自己满怀怨恨。

毕竟自己昔日的所作所为,无疑是将他们推向了家破人亡的深渊,他们的亲戚家人或多或少都因他而死。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当这些人真正站在他的面前时,眼中并未流露出丝毫的恨意。

他们也都清楚,若非罗汝才的“背叛”与“投诚”,他们或许早已命丧黄泉,更别提如今能在京城这繁华之地安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