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简化字必须推行!圣人做得,咱就也

是要顺应这个趋势,主动的去进行简化。

而后加以规范,推行天下。

这才是最重要的。

而不是因循守旧,死守着这些旧的不放。

简化字,真的就一无是处,没有任何的可取之处吗?

这咱看来,并非如此。

很多简化字,也遵循着六书之法。

从字体结构,以及形象等诸多方面,都是有的。

同样是一脉相传,形神兼备。

远没有宋先生你们说的,那般的不堪。”

朱元璋这番话说的是语重心长,显得很诚恳。

“宋先生,咱有一句话,想要说与你们。”

宋濂送宋讷两人,躬身行礼,做洗耳恭听状。

“事物是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

咱们也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事情。

也要从现实去出发,考虑问题。

去看各种东西,是不是符合现在的情况。

它的存在,是能促进发展,还是阻碍发展。

是能让大明变得更好,还是变得更差。

这才是咱判断很多事情的一个标准。

今日,便将之说于两位宋先生说。”

听了朱元璋的这样一番话,宋讷陷入到了沉思之中。

神色有所变动。

宋濂同样在思索,不像之前那般,立刻出声接皇帝的话。

朱元璋也没有再说话,拿起了杯子,喝了口水。

静静的等着他们两个人,在这里思索。

并给出自己答案。

如此过了一阵儿之后,宋讷抬起了头。

望着朱元璋开口道:“陛下,臣觉得陛下说的很对。

文字确确实实是一直在演变的,而且脉络也的确是由繁就简。

文字虽是圣人所创造,后面确实人在加以改进。

也的确如同陛下所说的那样,简化字早就开始出现了。

到了此时,已经有了很多的简化字。

在很多地方,都大行其道。

就算是官方颁布了相应的标准,可在不正式的场合上面,简化字同样是没有办法杜绝。

从这上面也能看得出来,简化字很受人欢迎。

臣在此之前没有想明白,听了陛下的这一番话,幡然醒悟。

文字,可以说是一种工具,那么在做事情时,工具自然越好用越好。

工欲利其事,必先利其器嘛。

不能说这个工具,是前人所造的,就非要守着前人所造的工具不加以进行改进。

放着好的不用。

这的确是本末倒置了。

文字是文字,圣人言论是圣人言论。

文字和圣人言论需要分开来看,不能混为一谈。

简化了的文字,也的确能如同陛下所言那样,更有利于圣人之道的传播。

而很多简化字,也确确实实是比较符合六书。

并不是胡乱简化一气。”

宋讷对着朱元璋拱手说道,神色很郑重。

宋濂则显得有些着急,数次以目示宋讷。

宋讷对此视而不见,只管在这里,说着自己在这件事情上的意见。

“不过,有不少已经存在的简化字,确实不符合六书。

所以臣在想,今后进行简化时,是不是要对此进行多加甄别。

对于符合的字,进行采用。

那些不符合六书的,则尽量不要去采用。

或者是对其进行一个创造,弄出更加符合六书的字进行取代。

而有些字,本身就比较简单。

这样的字,是不是可以不用进行简化?”

朱元璋听了宋讷的话,拍手道:“宋祭酒这话在理,咱就是这么个想法。”

朱元璋就知道,宋讷不会让自己失望。

宋讷虽然年纪比宋濂大,但在很多事情上,还是比较前卫的,

并没有外表那般的刻板。

在很多事情上,比较能和自己保持一致。

如若不然,自己也不会把国子学交给他管。

在宋讷的管理之下,国子学能很好的运行,培养出自己所想要的人才。

上辈子在宋讷去世之后,国子学很快就走了下坡路,重新被那些腐儒们给统治。

这个自己想要撇开那些腐儒,自己培养官员用的学府,终究还是被那些腐儒们给攻占,给同化了……

此时宋讷的反应,正符合自己对他的期许。

有些事,或许宋讷一开始会坚持己见。

但是,在自己给他讲通了道理后,他是会听从自己的话进行改变。

“宋先生,你呢?”

朱元璋目光转向宋濂。

“陛下,事关重大,臣不能轻易下决定。

更不能因为这是陛下您提出来的,臣就只一味吹捧,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要了。”

他这话,就有些点宋讷了。

但宋讷却对此充耳不闻,懒得理会他。

朱元璋点了点头。

“宋夫子这话说的实在,那咱便也说句实在话。

咱不会因为什么人的反对,便不会对汉字简化。

推行简化字,势在必行!

且今后编撰字典时,也会以简体字为主。

繁体字需要备注于简体字之后。

咱理解宋先生你的心情,但不支持宋先生你的做法。

这件事咱确信咱是对的,相信宋先生也觉得你是对的。

既如此,那就是非功过留于后人评说吧。”

宋濂听到皇帝如此说,张口欲言,却终究没有说出别的什么话来。

这就是遇到强势皇帝时的无奈。

遇到那些愿意听道理的皇帝,可以和他们讲道理。

那些性格软弱的皇帝,也可以和他们讲道理。

可是遇到如今这么个皇帝,很多事上,你和他讲道理并没用。

他还是会一意孤行。

所以说,目前最好的办法,还是好好培养皇太子,以及皇孙。

万不能让他如同当今皇帝这般。

这可不是明君之相……

“咱这里还有一事,今日便一并说与两位先生只知道。

咱还准备修一部大典,名字都起好了,就叫洪武大典!”

:https://u。手机版:http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