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开渠荥阳

晋庭汉裔 陈瑞聪 2596 字 2个月前

可因为发饷的方式简单明了,相关账目也就非常清晰,与工作进程联系紧密,地方官吏们很难在上面做手脚。想要进行贪污,唯有分粮时设法缺斤少两,可一旦这么做,很容易就会被民夫们发现,民夫们发现吃了亏,次日就不会再来了。这时,贪污的官吏无法按时完成任务,自然也就无所遁形。

而刘羡身为司隶校尉,对待洛阳朝堂上的那些看不过眼的官员,自然还带着些投鼠忌器。可现在开凿运河,来的都是管些地方上的小官小吏,若是他们贪污,哪里会手软呢?

几乎每一日,刘羡便会处理两三名墨吏,等到了九月初,刘羡接连处置了四十余人,全部关进司隶诏狱,等候他的处置。荥阳官场的风气也为之一正,贪污的情形大为减少。

至此,开凿运河一事走上了正轨。

其实道理就是这般简单。民夫们要求得不多,只要能够每日按时得到允诺的粮饷,也就心满意足了,劳累归劳累,但至少不会逃跑。这样一来,司隶府就省下来了调兵看管民夫的开支。相对应地,只需要稍微多调一些官吏前来负责和计算,看管好粮库,就可以保证这个模式正常运转下去。

原本一件极为劳民伤财的事情,刘羡如今办下来,几乎毫无怨言。相反,等到了九月底的时候,当地甚至传出民谣来赞美刘羡道:“前有傅母,后有刘父。”

这是将刘羡与当年修建沈莱堰的傅祗相并列了,并且还可以理解为,在百姓眼中,刘羡的地位要高过傅祗一头。

不过这倒不全是因为陆云的主意好。也是刘羡平日的所作所为,极令当地的百姓与民夫倾慕。

得益于守孝结束后,李密的那番苦心教导,刘羡虽贵为公爵,却毫无架子,而且极能吃苦。开凿运河时,他不止是规划线路,整顿官风,有时还亲自到民夫之中,与他们一并掘土劳作。

一开始,民夫们还颇有不适,以为刘羡不过是作秀而已。但随着时间日久,他们诧异地发现,这位司隶校尉,不仅能忙得自己一身泥,而且还能和流民们聊起节气、选种、除虫等话题,一听就是行家里手,绝非是能表演出来的,这不由让他们大为亲近。

再加上刘羡对贪官毫不姑息,与下属们共同饮食,一段相处时日下来,众人便不只是视刘羡为一个普通的好官,而是真正的父母官了。

而在这段时间中,刘羡远离了洛阳的那些勾心斗角,身处在这些淳朴的百姓之间,也感到由衷的轻松。老实说,除去了孙秀后,刘羡确实有过释然感,可这种释然感,不久便消失了,京畿高压且复杂的政局,巴蜀无法预料的形势,总令他心神不宁。

刘羡之所以会与百姓们一起劳作,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像年轻时舞剑一样,回忆起当年老师的教导,从中汲取力量。

在十四岁的那次分别前,老师告诫自己,希望自己学会忍耐和等待,自己判断合适的时机。如今,刘羡已经等待了十多年,还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时机。

虽然刘羡表现得总是坦然,可他到底也是人,他会无时无刻地审视自己,反问自己,到底何时才是合适的机会呢?自己的判断真的是正确的么?故而有时也会感到一些疑虑。

但如今,他身处流民中间,看着一无所有的农人,气喘吁吁地忙了一整日,最后为一小袋米面而欢笑时,他就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机,从这些人的眼中灌注到自己身上。刘羡想,即使再小的尘埃,都在相信明日。那颗酝酿已久的果实,又怎会不与自己邂逅呢?继而疑虑尽去。

百姓们只道是司隶校尉爱民如子,关怀百姓,但更实际的情况是,对刘羡而言,他现在越来越有一种信念,他并非在走一条非常艰难的道路,而是在走一条本该如此的道路。

这次开凿运河的速度,比刘羡预计得还要快,而与抑平物价不同,这次的政绩是肉眼可见的,可以为世人铭记多年。最重要的是,他得到了这些民夫的认可,这是一笔极为宝贵的财富。

到了十月中旬的时候,第一段运河已经顺利开凿了三十里。这时,刘羡收到了妻子阿萝的信,是三日前洛阳的消息。信中说李含与张方,终于领着征西军司离开洛阳,返回长安。与此同时,司马冏还无故罢免了王衍的河南尹之职,在京中颇引起了一番风波。

这两件事表面上没有联系,但刘羡看得出来,本质上,是齐王与河间王的决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