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臣服,或者死(七千)

“而且,现在面对的只是女真,若是将来对上匈奴……”

后面的话,宋言并没有全部说出来,梅武已经理解,平阳现在的军事力量剿灭女真尚且不足,若是遇上控弦百万的匈奴,便是收服了李二麾下的乱民,那也是远远不够的。从宋言的话里面,梅武已经听出了一些不一样的味道,他没有去反驳什么,而是陷入了短暂的沉思:“言儿,你莫非准备在今年主动进攻女真?”

宋言抿了抿唇,然后点头:“是。”

“什么时候。”

“六月,夏季。”

梅武眼帘垂落,似是在认真思索着什么,过去良久梅武这才睁开眼睛:“若是你想要主动进攻女真,我的建议是莫要选择在夏季,而是在三月底。”

宋言有些惊讶:“为何?六月时分,战马发情,女真骑兵战力受损严重,难道不是进攻女真最好的时候吗?”

“理论上的确是这样。”梅武哂然一笑,捋了捋胡须,眉宇间有些赞叹,以自家外孙的年龄能考虑到这一点已经是颇为不易,但毕竟是年轻人思考事情多少还是有些不足:“只是,你只考虑到了战马,却是忘了,主导战争胜负的因素中战马只是辅助,最关键的条件,还是人。”

“辽东苦寒,海西草原尤甚。”

“我估计,以今年的气候海西草原上积雪想要融化,少说也要三月底,甚至是四月初,女真部落虽劫掠了平阳,但搜集到的粮食定然不足以支撑这么长时间的损耗。也就是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女真的蛮子都要忍饥挨饿,体力,意志力,战斗力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人都没得吃了,更遑论战马。三月底的时候,战马虽刚入发情时期,但挨过一个冬天战马势必要掉膘,爆发力,持久力会大不如从前。而且,积雪刚刚融化,不管是女真蛮子还是战马,都来不及搜寻食物,补充身体的损耗,这时候出兵面对的就是一群瘦骨嶙峋的弱病残,万万没有输掉的可能;就算骑兵不如对方充足,可精疲力竭的战马,又能逃的了多远?”

“若是等到六月,三个月的时间,足够女真蛮子和战马身子恢复,战斗起来反倒是不利。”

宋言恍然点头。

不愧是久经沙场的将军,于时机的把握比洛家兄弟更为缜密,精准。

洛天枢,洛天权只是注意到战马的问题,梅武却是将天时,人还有战马尽皆纳入思考范围。

短暂的沉默了一下,梅武再次说道:“若是你想要招募李二这些人,那就先礼后兵,先派人送去书信一封,阐明招募的态度和诚意。”

“然后下令备战。”

“李二不是那么轻易就会投降的人,便是李二想要投降,李二麾下的那些军头也未必会同意,所以多半还是要打一场的。这一仗不仅要赢,还要赢的漂亮,唯有如此方能将李二还有麾下军头的意志给击碎。”

宋言再次点头。

他忽然发现,有老爷子在,军事上的事情好像已经完全不用自己去浪费脑细胞,老爷子便会安排的妥妥当当,便是宋言自己来,也不可能做的更好。当然,这种事情他也并不讨厌就是了,如果不是手中权力不够再加上梅武实在是太过年迈,宋言还真想给老爷子封一个镇北大将军,统帅平阳府一切军务。

既然已经做出了决定,宋言也就不再犹豫,寻来白纸,毛笔唰唰唰便是几个大字,写好招降信之后便将其塞入信封,交给纪纲,纪鹏兄弟两个。作为五虎断魂门中实力最强的两个,到了李二的地盘,纵然发生什么意外,逃走的机会也比其他人稍微大一点。

……

渔县。

因县内多河流,湖泊,适合打鱼而得名。

李二目前的地盘有六个县,渔县便是最靠近南边的一个县城。

此时此刻,就在渔县县衙之内,正聚集了数十个粗豪的汉子,身披盔甲,身上隐隐然有杀伐之气,显然都是乱军中地位最高,最优秀的将领。主位之上,便是一个三十来岁的青年男子,相貌虽算不上丰神俊朗,却也面若刀削,棱角分明,剑眉星目,倒是有几分气度。

于李二左右两侧便是两个读书人,虽是倒春寒,两人却手持折扇,轻轻摇晃,多少就有些装模作样……不过这些将领对两个书生这般做派早已习以为常,而且,虽有点瞧不上这般矫揉造作的姿态,却也佩服两人的心计。

他们这一伙乱军能有如今的成就,这些读书人出谋划策,功不可没。

现如今这么多人忽然聚集在一起,目标便只有一个,正是盘踞在鱼儿湾的那支官军。这些官军出现的突兀,事前甚至没有得到任何线报。而且同之前围剿的府兵不同,根据斥候得来的消息,这些官军一个个身强体壮,行军之时队列整齐,没有半点散漫,靠近一点更觉威势逼人,显然是精锐中的精锐。

因此,虽对方人数远远不如,李二却是不敢有丝毫懈怠。

他很清楚手底下的兵卒战场厮杀全靠着一股悍不畏死的勇气撑着,遇上那些贪生怕死的府兵还好,能瞬间将其击溃,可一旦遇上这样的精锐,进攻受挫,积攒的勇气势必会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现在的义军,一场大败,便有可能将好不容易聚集起来的军心彻底击溃。

一时间县衙中,闹哄哄的一片。

为将者性格大多粗鲁,豪迈,不少人便主动请战,表示官军都是土鸡瓦狗,只要给他五千兵马,定能冲破敌营,手刃对方将军首级。然后为了争夺领兵作战的资格,五千兵马迅速衰减到四千,三千,乃至于现在的一千。

卷起来了。

眼看着一众将军都是面红耳赤,若不是还有自己在这里,恐怕立马就能打起来,李二便觉得有些头疼。

这便是军功制的坏处了。

军功制虽然让最底层的士兵看到了希望,滋生出了勇气,却同样滋生出了贪婪,为了军功,上到将军下到小兵,无一例外都极为好战。

与之截然相反,两侧的读书人皆是眉头紧皱,面色显得格外凝重。

“梁先生。”

“高先生。”

“不知您二位有何看法?”李二柔声问道,声音恭谦,不管是伪装还是真心实意,那礼贤下士的姿态却是让人挑不出半点毛病。

“主上,不知您是否考虑过,这五千官军很有可能只是先锋军?”梁先生缓缓吐了口气,不急不缓的说着。

可这一番话,却让所有人面色大变。

先锋军便是精锐中的精锐,大军又岂会差了?

一旦大军压境,他们这股只是占据了区区六个县的乱军,焉能有活路?

便是李二面色也不由凝重起来,眉头紧锁:“军师的意思呢?”

“三条路,第一条路,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趁着对方大军未至,提前安排优势兵力,将对方这五千人吃掉。这样做的好处是,就算后续大部队出现,我们也少了这五千人的威胁;坏处便是彻底将官军得罪死,一旦对方大部队出现,绝对不会再给我们任何机会。”

“第二条路,乞降。”

“宁国现在的局势并不好,外有强敌环伺,宁和帝并不想在镇压义军这件事上浪费太多的财力,人力,精力,是以对义军,多以招抚为主。”

“我们也可以趁此机会,接受朝廷诏安,摇身一变从乱民成了朝廷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