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好大喜功,国家必亡!萧和:这是我

上百万人的生死,到了你这里,上嘴唇跟下嘴唇轻轻一碰,就成了“小小困难”?

这孩子终究是蜜罐子里长大,没怎么吃过苦啊。

“咳咳,倒也不是不修。”

“殿下这南北运河的构想,乃是利在千秋的伟业,自然是要修的,不过臣以为却要修的适度,控制规模。”

“比如我们可以将这运河,划分为北中南三段,一段一段来修,每段花个十年左右时间。”

“如此一分摊下来,每年征召修河的民工,应该不超过两三万人,这样朝廷所支出的钱粮,百姓所耽误的农桑,便整体都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这么一来,咱们既修好了大运河,又没有伤及国本,于国于民岂非皆大欢喜?”

萧和循循善诱,给刘禅指了一条康庄大道。

刘禅却眉头微皱,嘴角微瘪:

“大司马的这个方案是稳妥,可却要耗时三十余年,我岂非要穷尽一生才能修好这运河?”

“甚至是我有生之年,都未必能看到大运河修好的那一天?”

萧和心下冷笑。

这可是修运河,你当是过家家么?

这么大的工程量,你就算是以后世的技术条件,开着挖掘机挖,你也得挖个七八年吧。

以当下的技术条件,全靠百姓们一铲一镐的来开凿,在不伤及国本的前提下,三十年时间能修好就不错了。

“俗语有云,一代人干一代人的事。”

“若想要在不伤及国本的前提下,修好这条大运河,这样最理智的选择。”

“何况这大运河,本来就是利在千秋后世的工程,哪怕是殿下穷尽一生修好,这份功绩也足以名垂青史,彪炳千秋了!”

萧和又语重心长的开解了一番。

其实说句实话,萧和不是那种好为人师之人,更不想以臣子的身份,对当朝太子说教。

这种事,应该是诸葛亮来干的。

毕竟现在的刘禅已是脱胎换骨,表面上看起来,确实是比原先的刘禅更加聪明优秀。

可聪明并不代表他和他爹一样,都愿意从谏如流。

聪明的刘禅,未必就如笨刘禅那般听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