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导致后世最为繁华的粤江三角洲地区,在唐代其实人口不多,发展缓慢。
广州城却是唯一例外。海贸战略位置使得广州从汉朝起,就聚集四海珍货,殷富闻于天下,城内居住着二十万人口,其中蕃坊生活的海外胡人就多达两万人以上。
岭南东道北部接于五岭,山高土瘠,是蛮僚生存的地带,只有在出入岭南的要道韶州有一些汉人定居。
东部潮州、循州,北依福建,历史上也是汉人进入岭南的重要通道,且有沿海平原可供精耕细作。但海浸和积水严重,导致开发缓慢,安史之乱后,尤其是韩愈韩文公治理潮州之后,这一地区才开始快速发展。两州地域广阔,北部山地仍有大量蛮僚盘踞。
西部高州、新州、恩州等州,出乎意料地是岭南东道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汉朝时,在这一带就建立了高凉郡。
高凉郡,得名于高凉山,以群山森然、盛夏如秋,故名高凉。这个区域虽然多山,却有河流提供丰富的水资源,可以在河谷中耕作,如果洪水泛滥,人民又能躲到山上。
加上气候相对宜居,使得汉人迁入之前,此地就生活了大量农业水平相对高一些的百越之民,他们与迁来的汉人通婚融合,形成一系列自称汉人,却有显著蛮僚特征的大姓。
隋代有名的女中英豪冼夫人,就是高凉郡大姓冯家的媳妇。曾给诗仙李太白脱过靴子的玄宗朝名宦高力士,则是冼夫人的五世孙,本来姓冯。
今日造访草军的,正是岭南东道西部各州的头面人物。
有冯家、冼家、谈家这样的岭南老牌大姓,也有岑家、黄家、侬家这样的新兴家族。
其中有些在几代之前,连汉话都不会讲。
他们踏入草军军营时,却一个个身着棠苎襕衫,头戴方山巾,脚踏远游履,活脱脱大唐士人的形象。
朱温这些草莽豪杰不屑于敷粉,但在唐代,士族子弟敷粉相当常见。
高凉一带的头面人物们,纷纷敷粉满面,遮住了黝黑的脸面,脸上还涂了口脂面脂。
有几位的鼻子耳朵上有穿环留下的痕迹,也用粉子给堵上了。
他们的衣服更是散发出浓重的熏香味道,由于过犹不及的缘故,熏狠了有些齁人,让朱温微不可察地皱了皱鼻头。
“近来义师势如破竹,我等仰望天威,与有荣焉,与有荣焉呐!”冯家家主冯诚一脸恭维笑意:“盐帅对于攻取广州,想必成竹在胸,如何治理岭南之地,也有通盘的盘算?”
黄巢神色恬然,盯着这条老狐狸的目光,却明亮如炬火。
桂林之战时,冯诚派了三百精锐家兵去帮朝廷,现在死伤大半,他挨了个脆的,才贴上来讨好。
但这帮地头蛇势力盘根错节,又依托高山密林,真要剿平也非常困难。
冯诚貌似恭敬,实际是想与黄巢谈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