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身份

“他有前途?你摸骨看相呢?”

贾川扭头问老郑头:“那两个冻死的老道,身上可是细皮嫩肉的吧?”

老郑头歪头想了想问:“你是说他们几个是北元部族的假道士,冻死那两个可能是真道士?”

“其实还可以看看牙,他们习惯性紧咬缰绳或者习惯性咬牙抗颠簸,门牙可能有横向裂纹和磨损,等死了再看吧,顺子,你们给他穿上吧,暖和一点是一点。”

贾川说罢走出庵房,在门口深吸一口气。

老郑头走出来,凑到贾川耳边问:“梦里那人跟你说的?”

贾川叹了口气,点了点,坐回到火堆旁。

他也是突然间灵光一闪,想起上一世办过一起无头男尸案,找不到头颅,也找不到尸源,法医通过尸检确定死者是多年骑在马上的,他们缩小来了范围,那也是耗时三个月才确认了尸源。

他记得当时他还按照法医报告上写的内容,去了趟解剖室把各种特征都对了一遍,只不过当时法医报告还写着‘坐骨结节磨损’和‘第三腰椎前凸’,不是他眼下能确认的。

怎就突然想起来了?怎就记得这么仔细?

贾川抬头看了看星空,是同一片星空下吗?为什么有些他以为早就忘了的,会突然在脑子里闪过?他都快以为自己就是这个朝代的人了……

“你说你用得着这么费劲吗?刚才他情急之下滴里嘟噜的说了一堆,不就已经说明他不是……”

“你能让冻死的俩也开口说两句我听听?”贾川打断老郑头问。

这时里长也坐了过来,好奇的问:“屋里那仨不是汉人?”

贾川抬头看向对面的里长,问:“你们家从根上就是这个村里的人吗?”

里长愣了一下说:“还真不是,我听我爷爷说过,我们祖上是从西边逃荒过来的。”

“这个村子……再早也没这么多户人家吧?”

“那可不,我小时候……洪武十四五年,我也就五六岁,记事了,好像是那时候开始村子里的人开始多了起来,我爷爷做了里长,后来是我爹,再后来是我……”

“哪几户人家是比你们家还早的,你可记得?”

里长呆愣的眨了眨眼,问:“找之前的老村民?”

贾川突然沉默了,他突然意识到一个很严肃的问题,若是他据实跟朱瞻基说了,以老朱家的脾气,这个村子……朱瞻基还能管谁先来谁后来?

贾川又站起来了,他需要想明白这件事要如何说,不然,便是上百条人命!

最早来的僧人极有可能便是当时还叫元大都的北京城里的谁,不知道是蒙人还是汉人,但他绝对是很钱人甚至有极高的官职,且有自己的死忠仆人。

不知道他因何事避到此处,为了防止被一锅端了,他与家人应该是分开藏匿的。

这个老人能来这么个村子……当时周围可能是零零散散的有些人家,又或者根本周围就是一片荒野,他瞧准了这座小山,建了这么个破庙,埋了那些金银,留下供庙里人活着的银子放在抽屉里,或许他觉着不用等太久,便可等到能重见天日与家人团聚的日子,于是,为了掩人耳目,跟随他来的人便在山下暂做村民。

为何菜地不在庙内?山下自然会给送,且这个传统传到今日,莫说吃食,便是柴火和水,日用的东西都是山下的人去买来的。

可等这人去世也没等他想要的日子,只能传给后面的人继续等,所以这座庙始终就一两个人,里长说的徒弟,可能都是最先来的那人藏在别处的后代……慢慢的,山上的人究竟在等什么?庙里藏了什么秘密?知道的人越来越少。

村民也只记得送吃食,帮着打水劈柴,里长一家不是那人的家仆,便没有上山送东西的习惯,可有的人家还在做,应是祖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