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碰壁

弗兰哥或许不是一个高明的政治家,但至少合格,他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了直接关系到佛郎机王国命运的决策。

3月25日,不顾联合王国的警告,伊凡罗斯第4方面军和第6方面军涌入了比利时和尼德兰。

西线帝俄部队集结了庞大的兵力,一共有多达135个正规师级单位和48个国民射击兵旅,一线部队连带勤务单位总人数多达340万人。

至于技术装备,帝俄部队总计部署了大约3300架飞机和2677辆坦克,其中最好的是832辆T-34中型坦克和大约450辆缴获的III号G2型坦克(50毫米42倍径坦克炮),其余一千多辆则都是T-26、BT-7、T-35之流。

经过战火洗礼,帝俄部队步坦协同的技战术水平越发娴熟,坦克部队被誉为‘祖国的铁拳’,士气高涨。

玛丽安娜军队严格遵循着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指导思想,提前进入比利时境内布置防线。

意识到战争不可避免,比利时企图保持中立的幻想彻底破灭,公开宣布与玛丽安娜并肩作战,坚决抗击来犯之敌。

马奇诺防线的作用在战略上非常显著,玛丽安娜军队只需要驻扎三十几个师就能保卫长约四百多公里的边境线,由此节省大量兵力,得以在北部和比利时部署近百个师。

纵观局部,挡在伊凡罗斯军队面前的部队一共有99个玛丽安娜师级单位和20个比利时师级单位,计约260万人。

双方五六百万大军云集于低地三国,这样的兵力密度是空前的。

伊凡罗斯击败瓦尔兰德的一系列战役实际上是比较取巧的,可谓占尽了天时地利。

现在却截然不同。

更小的作战地域集结了更多的部队,兵力密度和火力密度都高得令人发指,这是战役层面上的差异。

而在武器装备方面,最重要的仍然是火炮,尤其是抗击装甲部队的反坦克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