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是最早归附清虏的部落——1616年,努尔哈赤便派兵收服了黑龙江中游的萨哈连部,他们的部落首领还娶了某个贝勒的格格,成为后金的额驸——因而,该部获得不少后金的军事支持和物资供应,算是整个黑龙江流域最为强大,也是最为富庶的部落。
不过,这个富庶也是相对的,就是比周边其他部落多几把刀、几兜铁箭头,以及身上多那么几件清虏赏赐的锦袍、棉布。
至于说压倒性优势,那还不至于。
毕竟,清虏也不希望身后蹿起一个太过强大的地方部落。
然而,当新华人在两江交汇处的勃利堡落脚后,每年夏秋两季都会通过一两艘小型桨帆船运来移民的同时,也会顺便载着大量的生活用品,与周边部落土著进行毛皮交易。
经过几年的发展,距离勃利堡较近的部落因为近水楼台先得月,靠着频繁的皮毛贸易,很快也富裕起来,生活水平和物质享受更是甩了萨哈连部一大截。
这就让曾经阔过的萨哈连部很是不爽,好歹也是大清的额驸,怎么能过得比那些苦哈哈的鄂伦春厄勒部还要差呢?
嫉妒也罢,不服也好,但在经济利益的诱使下,萨哈连部顺着黑水一路而下,也赶来勃利堡进行毛皮贸易,换取部落急需的各种生活物资。
只不过,囿于距离太远,在交易频次上和规模上倒是不如勃利堡周边的部族,在利益上还是稍稍吃点亏。
倘若如此的话,黑水流域的各部族也不至于太过纷争,与勃利堡交易,终究都是得利的。
这可比千里迢迢赶往汗城贸易,可省时省力多了。
但是,去年勃利堡的新华人突然发布了一个贸易限制条件,引起了诸多部落的不安。
那就是,凡是投附并接受大清国册封和敕命的部落将禁止与勃利堡进行皮毛贸易。
也就是说,经过四年发展,实力已经逐步壮大的新华人开始要求周边的部落进行选边站队。
要么断绝与清国的联系,转而与新华人建立更为密切的合作关系,然后享受诸多优惠的贸易条件。
要么继续投附清国,过自己的苦日子。
在权衡一番后,勃利堡周边的二十多个部落终究为现实利益所诱惑,选择跟新华人合作,然后停止了向清国的朝觐纳贡。
去汗城,一来一回要走两个月,还得看女真人的脸色。
在勃利堡,便能就近获得盐、铁、布匹,还有过冬的粮食。
这本经济账,不用算也理得清!
但萨哈连部却很犯难,身为女真人的额驸,却不敢得罪清国,但他们又舍不得勃利堡获取经济利益,属实纠结得很。
这般首鼠两端的部落,自然遭到了新华人的经济制裁,不仅禁止萨哈连部进入勃利堡交易,而且还要求周边部落不许与之来往,试图将其彻底孤立。
嗯,顺者昌,逆者亡,我新华要在这里当扛把子。
被封锁孤立的萨哈连部对此自然是相当不满的,便开始频频搞起小动作,偷袭临近部落,抢夺他人财物,甚至阻碍新华人深入黑水上游。
对这种不识时务的部落,新华人很早就想削它了,只是一时间还腾不出手,只能暂时任由其蹦跶。
如今,以厄勒部为首的众多鄂伦春人也对它咄咄逼人的态度感到不满,甚至敌视。
那么,是不是可以趁此机会,将萨哈连部暴揍一顿,让其认清现实,重新做出最为明智的选择呢?——
:https://u。手机版:http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