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南粮北上

“那是最好不过了!”孙德禄舔了舔嘴唇,“这个季节呀,真难说……”

此时,正值初冬,盛行东北季风,而且风力较大(一般是4-6级),对北上航行极为不利,需逆风迂回航行。

这个时候,虽然罕有台风,但南海北部海域仍可能遭遇“土台风(即局部强风暴)”,航行危险系数不小。

若是走传统航线(紧贴着海岸线航行),全程皆逆风逆流,大概耗时40-60天(顺风时仅需20天)。

而且,还极有可能遭遇海盗袭击,以及郑氏船队的勒索。

若是走外洋航线(广州→东沙群岛→琉球以东→对马暖流→辽海),虽然可以利用黑潮主干顺流,耗时较短(可省时8-10天),但该海域风高浪急,一旦遇险,恐九死一生,难以生还。

“你们这趟不止送粮……”柳庆丰犹豫了一下,说道:“到了辽海,或者山东,你们还需将岸上的难民转运出海,使其免遭冻饿之苦。凡愿去我新洲的百姓,我们一律接收,无论多少人。所以……”

“所以,我们即便将粮食送到,仍需滞留于那里?”李德海苦笑一声,“你们新华人撒下大笔银子,便将我们当牲口使唤呀!”

柳庆丰拍了拍他的肩膀,正色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若是那些受难的百姓无有人搭救,那么他们不是死于鞑子刀下,便是被冬季风雪所吞噬。”

“我们兄弟们的命,也是命呀!”李德海微微一叹。

“这世道,人命贱如狗。”柳庆丰转身朝码头货栈走去,“路上多多保重。若是活着回来,我请你逛一次浮香楼,听说那里新来了个扬州姑娘,琵琶弹得极好!”

“嘿嘿……”李德海笑了,“那行,我可记住这句话。……等我回来,切勿赖账!”

货栈那边传来一阵骚动。

三个巡检司的兵丁正用刀鞘拍打一个偷抓碎米的少年,孩子枯瘦的胳膊上立刻浮起紫痕。

柳庆丰快步走去,摸出几枚铜钱塞给兵丁,少年趁机钻进人群消失不见。

“唉,这大明的天下……”

——

12月5日,淮安,漕运码头。

寒风呼啸,淮安码头的船工们裹紧了破旧的棉袄,嘴里呵出的白气在冷风中迅速消散。

两艘沙船静静地停泊在岸边,船身吃水颇深,船舱里堆满了麻袋包裹的稻米,每袋也都盖着漆封——户部官印。

“沈大人,这天气出海,怕是不妥啊!”漕运司主事祝高远搓着手,眉头紧锁。

他年近五十,在运河上混了大半辈子,深知冬季海运的危险。

更遑论还是两艘平底沙船,在惊涛骇浪的海面上,随时都会有倾覆的可能。

户部山东清吏司郎中沈廷扬站在船头,一袭轻袍被寒风吹得猎猎作响。

他望着浑浊的河水,目光坚定,“祝主事,此时清虏正肆虐京畿、河北,地方必然已残破不堪,不仅我大明官军面临缺粮窘境,怕是数百万百姓也是流离失所,无有所食的境地。此番海运漕米,自当为朝廷分忧,岂能因天寒和浪高而废国事?”

祝高远叹了一口气:“沈大人,自我大明立朝以来,海运荒废已久,蒙元的海图早已失传,这一路暗礁险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