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头上,一艘来自启明岛本部的移民船刚刚靠岸,甲板上挤满了从大明和朝鲜转运而来的百姓。
他们穿着单薄的麻衣,眼中既有惶恐,也有期待。
岸上,金川民政司的吏员们正分发着热姜汤和玉米饼,并不时地大声吆喝着:“凡新到移民,皆需服从安排,不得四下奔走乱动!但有违者,将予以严厉惩治!”
一个抱着襁褓的朝鲜妇人接过姜汤,嘴唇颤抖着说了句生硬的“谢谢”,雾汽模糊了她清秀的眉眼。
在金川县官署里,几名书吏正忙着收拢今日的文书账册,将其归并入档。
趁着上官已离开官署之际,这些做着琐碎杂务的书吏们便停下手来,歇一口气,喝一口茶,聊一会国内外的政事,等待晚间吃饭的时辰。
没一会,众人就聊到了新华湾申请设立两个县份的事情上来,顿时引起大家的好一番抱怨。
要知道,早在八年前,为了获取急需的移民资金,决策委员会便开始着手对金川河流域进行开发。
先是在金川河下游中段金沙滩(今奇利瓦克市)的位置,建立金矿采集区,然后又在下游建金川堡,作为金矿区的后勤辅助基地。
在面对西班牙随时可能发动入侵威胁时,决策委员会担心启明岛本部在战时将面临西班牙舰队封锁,从而危及金沙河矿区的物资补充,遂又在金沙河下游地区陆续建镇江堡(今列治文市)、饶州堡(今素里市)两座农业拓殖点。
截止到1637年,整个金川河地区共建立三百人以上的城镇九个,其中就有两座人口超过一千人的城市--金川和顺德(温哥华市),村屯拓殖点七十余个,人口规模更是达到一万五千七百余(含纳入直接管辖的归化土人四千二百余)。
按理说,在短短八年时间,金川河地区发展到这般光景,也算是颇有成效的。
虽然在人口规模和工农业发展状况上,远远比不上启明岛南部核心地区,但却比地广人稀的启明岛北部,乃至广袤的凛州(今阿拉斯加)地区要强多了。
但问题是,那个比金川河流域开发还要晚数年的新华湾地区,却是在建立没多久便异军突起,在中枢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每年都能获得大量的移民配额,使其在短短不到四年时间,人口数量便隐隐有超越金川河地区的架势。
这种情况不免让金川地区的官吏们腹诽不已,觉得受到了中枢政府的忽视。
我们这里好歹每年为中央政府上缴价值四五十万元的黄金呀!
新华湾那里有什么?
除了抚安堡(今塔科马市)附近有一座煤矿外,好像也没啥值钱的玩意。
若是说那里有丰富的渔获和木材资源,绝对是笑话了。
我们金川河地区同样也有大量的鲑鱼洄游现象,每年捕捞的渔获数以千吨,可以让辖下民众每天都能吃到荤腥。
至于木材,我们这里到处都是茂密的原始丛林,哪里还会缺木头?
说白了,新华湾就是吃了南进政策的红利,受到中枢政府的重点照顾,才会在短短时间里,发展得如此迅速,人口规模直追我们金川河地区。
没办法,我新华为了获得更多的南方“阳光之地”,只能牺牲其他“边角之地”,将每年获得的有限移民,尽可能的往那里塞。
更可恼的是,在今年召开的建国者大会上,决策委员会又设立了子午河(今哥伦比亚河)拓殖专区,进一步明确了南下战略。
可以预见,在未来若干年里,我们金川河地区依旧无法获得更多的移民配额,只能通过归化土人和自然增长的方式,慢慢积聚人口。
在这个时期,人口,就是资源,也是生产力,更是发展的强劲推动力。
“对了,十天前,专员大人发布的有关向东方探险招募计划,说是已经有人应召了。”一名二十许的年轻书办突然说道,打破了短暂的沉默。
他从袖中掏出一张皱巴巴的告示,上面“五百银元”的字样被红笔圈得醒目。。
“是吗?”官厅内在坐的众人闻言,顿时惊讶不已,“敢问,是哪位英雄应召东方探索行动?”
“雷震生。”
“雷震生?就是两年前才从新华管理学院分来的拓殖司二级经办雷震生?”
“正是此人。”
“好胆气!”一名三十上下的吏员由衷地赞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