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轻工

除了纺车外,穿越众还设计出了一种半自动化飞梭织布机,比传统的织布机速度快了三倍以上。

飞梭的引入也使得织布宽度增加,且减少了人工操作的强度。

不过,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更为复杂的提花装置一时半会还没搞出来,无法在织布过程中编制出复杂的图案,也生产不出带有花纹的高档呢绒布料。

但是,这座新生的呢绒工厂却是整个美洲地区,甚至是当今整个世界,第一个大量使用机械化生产的工厂,将分散而又落后的手工工艺,一举提升至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模式当中。

为了生产出更为优质的呢绒布,新华移民船队从大明进口了大量更鲜艳、更持久的天然染料,如靛蓝、茜草红等,并利用充分的化学知识,对染色工艺进行了改进和优化,引入温度控制染色槽,确保染料能均匀渗透到布料中。

为了提高染色的牢度,使呢绒布料在多次洗涤后仍能保持鲜艳的颜色,在穿越众的建议下,染色车间使用了明矾和醋酸作为固色剂。

除此之外,穿越众还为这座呢绒工厂配备了水力驱动的缩绒机,通过水流和机械力的作用,使呢绒布料更加紧密、柔软。

起毛工艺也获得相应的改进,使用带有金属刷的起毛机,使布料表明更加光滑、富有质感。

这一系列工艺和设备皆采用流水线作业方式,更是将整个工厂的生产效率提升到极致。

进入这座呢绒工厂,便会看到数十名工人正在忙碌地操作着各种机器。

羊毛从清洗池中被捞出,经过梳理机后变成一束束整齐的纤维。

纺纱区,十几名工人在匠人的指导下,略显生疏地操作着水力多锭纺车,纱线如流水般从纺锭上滑落。

织布区,飞梭在织布机上来回穿梭,发出有节奏的咔哒声,呢绒布料逐渐在织机上成型。

染色区内,几名工人正将织好的一匹匹呢绒布料浸入温度控制的染色槽中,靛蓝色的染料在布料上均匀扩散。

……

“其实,我们可以利用煤炭的干馏技术,大规模地生产制造出化学染料,以取代靛蓝为主的天然染料,从而进一步降低呢绒产品的生产成本。”

张若松站在染色槽的边上,看着工人们的操作,突然想到了什么:“煤的热解过程中,会分解成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形态。固体就是我们炼钢铁所用的焦炭,气体就是煤气,可用作为燃料。而液体则为煤焦油,我们可以从中提取诸多衍生品,然后合成制取化学染料。”

“哦?”熊泽谦闻言,顿时来了兴趣:“若是能大规模地制取化学染料,那我们不仅能省却进口天然染料的步骤,还能利用这些染料加工制造更为有优质的染色布。对,就是这样的,我们可以从大明进口大量便宜的粗布,然后运回新华,将其进行印染加工,最后以高档印染布的方式再销售回大明,占领纺织品的高端市场。”

“想要将所谓的高档印染布返销至大明,我看还是算了。”张若松笑着说道:“在这个时期,就没有什么纺织品能进入大明市场。即使到了后世的晚清时期,英国人有工业革命的加持,也没能将他们的纺织品成功打入中国市场。”

“我们还不如努把力,借助着相对优势的工业模式,悄悄地进占西属美洲市场。这个市场虽然不是很大,但好歹也有一百多万人口,应该可以初步满足我们纺织工业的起步阶段所需。”

“若是有可能,我们还可以从墨西哥进口棉花,发展我们自己的棉纺织业,将我们的轻纺工业规模做大做强。”熊泽谦若有所思地说道:“通过对西班牙俘虏的审问,我们获悉西班牙人在瓦哈卡、韦拉克鲁斯和尤卡坦半岛种植了不少棉花,每年产量也有数千吨之多,大部分都出口至欧洲。”

“反正,一只羊是赶,一群羊也是赶,我们既然已经做了毛纺织,再上马棉纺织也不需费多大力,将墨西哥所产的那些棉花全都包圆了,然后彻底垄断整个西属美洲的纺织品市场。”

“墨西哥地区的毛纺织业之所以应运而生,其生产方式最初源于委托监护地的廉价劳动力和兴起的畜牧业经济之间的结合。可以想象,西班牙人的作坊式生产和技术水平必然不会高到哪里去,根本无法与我们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