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连锁反应

“两环兄……”祖大弼闻言,顿时无语至极。

这番言语也太托大了!

这位兄长(祖大寿)的妹婿话向来是说得漂亮,但仗却是打得极烂,对阵建奴是鲜有胜绩,甚至连起码的斩获也没多少。

像去年大凌河之战,建奴出动数万甲骑将大凌城团团围住,把他兄长困于其中。蓟辽总督孙承宗命吴襄、宋伟领兵前去解围。

却不料,吴、宋两部兵马前后两次解围不成,最后在距离大凌河十五里的长山遭遇建奴伏兵时,吴襄更是不战而逃,致使全军溃败,监军张春被俘,兄长随后被迫献降于建奴。

若非辽东诸将一起为其说项求情,并对此战过程加以各种掩饰,吴襄说不定就会被孙承宗给当场行了军法。

当然,此战中,逃跑的高级将领也不单单只有吴襄一人,那个以勇毅敢战而著称的宋伟同样也是在临战不利时,率先撒丫子跑回了宁远城。

所谓法不责众,再加上辽东军镇同气连枝,迫得朝廷也不敢贸然处置吴襄等败军之将。

毕竟,辽人守辽土这一方略自孙承宗提出并实施后,早已成为朝廷上下的共识,若是因战场失利就予以重惩,会将这些辽东军镇(将门)给得罪了,从而失了“辽人”之心。

所以,去年大凌河一役惨败后,除了蓟辽总督孙承宗被夺职罢官外,辽东诸镇的将领几乎没受到任何实质性的处罚。

吴襄在被褫夺官职后不到半年时间,又被重新起用,担任永平副总兵。

待此次朝廷下旨,命关外诸镇辽兵入关平叛,剿杀登莱叛军,吴襄又被任命为山海关副总兵,随同辽镇平叛大军监军高起潜、总兵金国奇南下山东,平定李、孔等人掀起的叛乱。

其实,在他们辽东将门眼里,也没怎么将这些叛军放在眼里。

盖因,李九成、孔有德、耿仲明等叛军首领皆为东江镇军将出身,跟辽东诸镇相较而言,属于“游而不击”、“击而无胜”的三四流部队,战力低下,几与朝鲜军队相若,向来为辽东诸镇所鄙视。

别看东江镇在毛文龙时期常常向朝廷报捷,今日击破几座建奴堡寨,明日又砍下数百建奴脑袋,但在辽东将门看来,那就是一个个笑话,这些军功不是杀良冒功,就是夸大其词,根本就没有实质性的斩获。

哪像我们辽东辽东军镇,砍的可都是实打实的女真鞑子脑袋,取得的一个个战果也是没有经过任何夸大修饰过的(兵部官员对此说法表示深切的怀疑)。

不过,他们虽然对李九成、孔有德之辈存有几分轻视,但对他们所拥有的十万兵力和无数精良火器还是生出几分忌惮。

就算是十万头猪,那聚在一起,还是具有不小的威胁力,要是应对无措,说不定就是蚁多咬死象的结局。

就目前来说,辽东将门的根基就是他们手中所掌握的军队,以及能勉力应对建奴的攻伐,维系整个辽东局势不至于崩坏,从而避免建奴危及京畿,动摇大明国本。

若是辽东军镇遭到严重削弱,无力应对建奴的步步侵袭,那他们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要知道,去年大凌河一战,辽东诸镇遭到建奴重创,万余精锐尽数覆灭,七十余明军将领被俘,其中不乏游击、参将、总兵等之类的高级将领。

以至于,此次奉旨南下平叛,账面上多达七万余的辽东军团,仅抽调了五千余兵马。

无他,这些年来委实兵力损耗太大,难以腾出“多余”的兵力前往登莱。

“父亲!……叔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