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蹒跚起步的工商业

另外,宗主国为了保护本国手工业的利益,在统治殖民领地时,也只把其当做原料供应地和工业品倾销地,而且还要独占这个市场。

西班牙王国不愿殖民地有任何足以和本土工业相竞争的现象出现——话说,随着海量的金银不断涌入西班牙,其本土哪里还有什么像样的工业生产。

西班牙王室授予国内大商人向殖民地提供欧洲货物供应的垄断权,从而获得巨额的贸易收入,所以更不愿意殖民地工业有任何发展。

西班牙对殖民地工业的限制,比农业彻底得多。

各殖民地出产丰富的羊毛和棉花,但被严格禁止生产棉布和毛织品,来自半岛的商人用极其低廉的价格收购这些原料,运回欧洲本土制成各种工业品,然后再在殖民地高价销售。

以布匹为例,西班牙商人在波多别洛的大市集上买一船棉花,运回本土塞维利亚,卖给尼德兰的纺织业工场主(这个时期,尼德兰为欧洲纺织中心)织成布匹,再由尼德兰运回塞维利亚,然后又由西班牙商人运回波多别洛的大市集,卖给由利马、亚松森等地来的商人。

在这个时期,交通运输极为困难的条件下,这种由棉花转变成布匹的过程,如此迂回笨拙而荒诞,达到令人无法置信的地步。

至于,殖民领地的个体手工业者对铁矿石的开采和加工,更被认为是一种犯罪行为,会遭到各地检审法庭的审判和处置。

在西班牙政府的各种限制下,西属美洲几无像样的工业,绝大多数生产和生活物资都要从遥远的欧洲本土进口。

更为要命的是,西班牙政府还对殖民地的商业活动施以严格的控制,不但所有货物必须由西班牙船只装运,而且这些船只还被强制集中于塞维利亚起运,出发时也必须结成船队,并在一定规定的时间内航行。

就西班牙凋敝的工业基础,哪里能满足殖民地的市场需求。

而且,往往由于海路漫长,保存不周,商品损坏率高,很不耐用,价格还畸贵,深为殖民地广大消费者所不满。

甚至,就连殖民地上层人物和城市中层阶级也对西班牙政府的工商业限制政策诟病不已。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造成了西属美洲地区走私贸易极度泛滥,整个市场上充斥了欧洲各国的走私商品。

荷兰人、英格兰人、法国人、丹麦人、德意志人,甚至还有马格里布地区的商人,纷纷组团来西属美洲“淘金”,大肆攥取本来属于西班牙垄断贸易商人的利益。

尽管启明岛的工业规模还很小,商品种类也不多,所能提供的数量更是可以忽略不计,但为长远计,穿越众还是期望能通过走私的渠道,试试自身商品的销路。

若是销路还不错,利润也有保证,那么不妨利用相对优势的技术和组织模式逐步加大生产投入,扩大商品供应的规模和种类,在西属美洲汹涌的走私大潮中分一杯羹。

以后,随着启明岛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势必要将整个西属美洲地区作为既定的销售市场,通过源源不断地贸易往来(走私活动),去收割西班牙人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