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6月,山西大地在日军的反复蹂躏后本已满目疮痍,却又被晋王的一道命令投入了更深的炼狱。
太原绥靖公署内,晋王紧盯着地图上因日军主力南调而显得“宽松”的区域,眼中燃烧着病态的野心。
“鸡棚天性不足,石油、橡胶等战争资源极为匮乏,此次重心转向东南亚,正是我晋绥军恢复实力的天赐良机!也是我晋绥军重整旗鼓的最后机会!”
在跟四大天王商议之后,晋王无情的命令,被迅速下达给治下各区县:“传令各专区、县府、乡保!即日起,全晋总动员!凡十六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男丁,除有残障及独子外,一律征召入伍!各级官吏,务于两月之期内,足额征召!征召不力者,撤职!徇私者,军法从事!抗命者就地格杀!”
这命令将乡间的保甲长瞬间变成了阎罗殿前的索命无常,他们揣着盖了血红大印的名册,领着荷枪实弹、面色阴沉的晋绥军士兵,如同瘟神般扑向每一个村庄。
6月下旬,晋南临汾县附近的小赵庄正是一派农忙景象。
毒辣的日头悬在头顶,炙烤着赵庄外一片金黄的麦田。
赵老栓和儿子赵大牛,还有同村的几个汉子,刚割倒一片麦子,正躲在田埂边的歪脖子柳树下,就着凉水啃硬得硌牙的杂面窝头。
汗水浸透了他们补丁摞补丁的粗布褂子,紧贴在黝黑的脊背上。
尽管汗如雨下,但赵老栓的脸上却挂着憨厚的笑容。
今年从八路军那边流传过来的新种植技术,还是很厉害的。
虽然没有八路军那边的条件,加上有鬼子的骚扰,但今年田地里的收成肉眼可见的比往年要多。
赵老栓拿抹布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对身边的赵大牛道:“儿啊,今年咱们收成不错,应该不会饿肚子了,咱们稍微休息一会儿,加紧干活,早点把地里的麦子都给收了。”
赵大牛点头:“爹,放心吧。”
其他几个同村的汉子也跟着点头:“是啊,听说最近晋绥军到处在抓壮丁,希望能等咱们把麦子收完再过来,这样大家伙还可以去山里头躲躲。”
晋绥军抓壮丁的事情,早就在晋南地区传开了。
只是农收实在是太过重要,如果误了收成,一家老小可能都要挨饿,所以汉子们哪怕明知风险不小,却还是选择了先收麦子。
而且为了保证安全,农户们也有办法,大家早就安排了人在村口观察,一旦发现晋绥军的身影,大家就会第一时间躲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