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章 大雪崩

于是也只能让林源能者多劳了。

……

……

美好的一夜过去。

第二天一早,整个营区的工作人员在吃过别无选择的罐头早餐之后,开始向着3号营地前进。

预计搭建3号营地的位置,在海拔5000米左右。

有过高原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海拔4000米和5000米是两个很重要的分水岭。

在海拔超过4000米之后,人类就会有明显的不适感,在这个高度上是不合适长期居住生活的。

否则容易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从而引发各种心血管疾病。

除此之外,还有高山性心肺问题、强紫外线导致的皮肤癌什么的,都可能使人类的可预期寿命降低。

而超过了海拔5000米后,不适感会进一步放大,在这个高度上,只合适短期的居住。

因此孟涛将3号营地,也是剧组的最后一个前进营地,选在了海拔5000米的位置。

更高的地点,就不再安排营地了,安排了也完全不合适居住。

在经历了昨天一天的攀登后,今天几乎每个剧组成员的双腿都格外酸疼,前进的步伐也明显的变得蹒跚起来。

比昨天更短的路程,可是今天直到中午1点,都过了午饭时间后,才来到了3号营地的预定地点。

抵达露营地点后,大家很熟练的按照昨天的分配,自觉分成了三组开始工作。

3号营地只需要5个帐篷,能够支撑20个人使用就足够了,因此花了一个多小时,就彻底的完成了营地建设。

林源率先吃完了午饭,看着又累又饿,还在进食中的剧组成员,他站了起来向外走去。

“林源,你去哪?”孟涛从身后喊住了他。

一旁的GAKKI酱,查理兹和科恩导演也跟了过来。

“按照昨天说的,我去探查一下积雪层。你们在营地等我,我一会儿就回来,没什么大事。”林源说道。

“这会儿可不能立Fg啊!”孟涛说道。

“别迷信玄学,与其信这个,你不如准备一下,万一出事了你还能快一点救我。”林源笑着说道。

“呸呸呸!你还真是百无禁忌啊!”孟涛急着说道。

“果然是从港岛圈混出来的,就是迷信这些,听说你们那儿特别信什么黄大仙?”林源好奇的问道。

“你真的一点都不信吗?”孟涛问道。

“我是坚定的唯物主义战士。”林源摇头道。

孟涛无奈的摊手:“你说我被港岛圈污染了,可你一个纽约长大的华人,和我说你是唯物主义战士?你有这个土壤吗?”

“以前我住的老房子里,床头书柜一整套毛选好不?”林源鄙视道:“不读教员的书,思想上永远是虫豸。”

说完,他也不再吐槽孟涛,而是抱了抱GAKKI酱和查理兹。

“我去给大家开条路,这样就能放心的开始拍摄工作。”

GAKKI酱点点头:“这事确实你来做最安全,干巴爹!”

查理兹笑着说道:“等你回来吃晚饭。”

林源和他们挥手告别,独自一人向着积雪区走去。

此时已经是午后,明晃晃的太阳,在空气稀薄的高海拔地区,显得更加刺眼。

“雨后天晴,开局不利啊。”林源吐槽道。

根据五字诀中的“晴”字诀,要格外警惕降雪降雨过后的晴日或温度较高的暖和之日。

虽然并不是五字诀上的情况都碰到,就一定会发生雪崩,但肯定是符合情况的现象越少,发生雪崩的概率就越低。

这也算是出师不利了。

林源加快了脚步,小跑着前进。

很快,他就踏入了积雪区,速度一下子就慢了下来。

南方的小朋友可能没概念,在雪地中行走,特别是齐膝深的积雪中行走,是和平地上完全不同的。

平地上行走,迈步没有任何阻拦,可以自由洒脱的往前走。

而厚厚的积雪中前行,要是还和平地走那样,估计走一路,脚会挂一路积雪层。

不说会不会被积雪打湿裤子,这巨大的阻力,就承受不了。

因此只能把脚抬起来,从上往下,一步一步踏着走。

用这种走路方法前进,显然速度就快不起来。

林源一步一步的走着,不断向着积雪层深处而去,哪怕每一步都显得显得笨重迟缓。

这并不是雪地行走难住了他,而是他在用自己的步伐感受着脚下传回的触感。

每一步落下时,最上层传回的踩踏感,是明显的冰渣碎裂感,然后往下是那种冰雪混在一起的泥状感,显得有些黏腻,再往下反而是干燥的雪层。

林源知道,原本这儿的积雪层,都应该是最下层的那种干燥雪层,而且这种干燥的积雪层,还应该相当的松软。

一脚踩下去,可以极大的缓冲落脚力量,不会有这种明显的顶撞和阻滞感。

这种松软的雪层如果足够厚,甚至可以缓冲人类从高处跳下时的冲击力。

比如说西伯利亚地区的毛子们,就喜欢在冬季的大雪之后,玩“跳楼”的游戏。

从七八层的楼房顶上,一跃而下,跳进松软的积雪堆之中,这种乐趣真是难以想象。

而此刻林源脚下的触感,却完全不是这种松软的感觉。

因为前几天的那一场暴雨,把大量的水分渗入原本松软的雪层之中。

最上层的积雪变成了冰渣,中层的变成了雪泥,而最下层的积雪虽然没吸水,但是也在前两层的重压之下,变得不再松软,而是有些厚实。

脚下传回的信息,对于林源来说喜忧参半。

他都不需要垂直挖个雪坑,就知道下面的雪必然比上面的更软。

根据“雪”字诀,这意味着整个积雪区,处在一种“头重脚轻”的结构之中。

这种结构,肯定是不牢靠的。

但好处在于,这种头重脚轻,并不是雪层自己形成的,而是在雨水的作用下,干涉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