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西夏朝堂震惊,俘虏十万百姓

然后他又对着李骁缓缓躬身行礼,并且双手将腰间代表敦煌刺史的印绶奉上。

“将军神勇,我敦煌守军无力抵抗,今愿率全城百姓归顺,只求将军能少作杀戮,放过城中百姓与士兵。”

张兴华的眼中满是恳切,对着李骁重重的一拜。

而这个时候,杨守正则是在李骁耳边轻说了几句张兴华的背景。

“张刺史竟然是张相国的后人?”李骁好奇说道。

张兴华苦笑:“先祖确是雷复公,然在下不过是张家后人中微不足道的一员,实不敢妄自尊大,借先祖之名彰显自己。”

李骁笑了:“堂堂的敦煌刺史,可并非微不足道啊。”

敦煌刺史,相当于后世的高官,封疆大吏啊。

而张兴华的祖先就更厉害了。

名叫张元,字雷复。

北宋年间人士,因屡试不中,又遭排挤,一气之下叛宋投夏。

很快便受到李元昊的重用,生平以灭宋为己任,帮助李元昊多次大败宋军,官至西夏国相。

很多宋人对其恨的咬牙切齿,痛骂其为‘汉奸’,‘民族败类’,‘数典忘祖’等等。

但张元依旧我行我素,自身的能力和才华在西夏得到了极大的施展。

只不过,随着张元的去世,张家也没落了下来。

如今的张家,地位最高就是张兴华这个刺史。

而且还是敦煌刺史,也属于变相的发配了。

作为一地刺史,张兴华自认为应该守土有责,但是为了一城百姓的生命安危,迫不得已的投降也属于情有可原。

李骁也没有鄙视,而是略带欣赏的目光看向他,说道:“咱们汉人有句话说的好。”

“识时务者为俊杰。”

“张刺史你能在这危难关头,为百姓着想,倒也不负先祖遗风。”

张兴华连忙摆手,恭敬回应:“都督过奖了。”

“在下深知战事一起,生灵涂炭,城中百姓何辜。”

“不过是做了身为父母官该做之事,怎敢与先祖相提并论。只望都督入城后,能保敦煌百姓平安,在下便心满意足了。”

李骁大笑:“好。”

“就凭张刺史这番爱民之心,本都督也定会善待敦煌百姓。”

“只不过,要敦煌这个地方是不能待了。”

李骁没有解释太多,随后目光淡淡的看向籍辣思义。

本以为李骁接受了张兴华的投降,接下来肯定会劝降籍辣思义,毕竟此人也是一员良将。

但是李骁却是直接挥手道:“杀了吧!”

此话一出,张兴华和籍辣思义都愣住了。

“大都督,这是为何~”

“籍辣将军乃是一员不可多得的虎将,让在下好好的劝解~”

张兴华之所以想要留住籍辣思义的性命,也是存着抱团取暖的心态,以后在金州军体系之中,不至于孤立无援。

但是李骁却根本不在意这些。

他只相信‘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李骁麾下的将领也有不少,没有必要增加籍辣思义这么一个不稳定因素。

更何况,籍辣思义在历史上是有‘前科’的。

铁木真第三次征讨西夏的时候,回鹘人已经投降,蒙古铁骑进攻敦煌,意图对西夏两面夹击。

当时的籍辣思义已经成为了西平军司的统军使。

他假意投降,实则暗中埋伏,致使蒙古军队损失惨重。

所以,籍辣思义对西夏忠心的很,即便是投降了,也根本不可信。

李骁想当曹贼,但不想当曹跑跑啊。

很快,在籍辣思义的怒骂声中,瘦猴手持骑兵刀,瞬间砍断了他的脖子。

“队头以上的西平军将领,统统斩杀。”

“敦煌城中,所有士兵、百姓、商人,全部集中到城外,由金州军统一看管。”

……

有条不紊的下达了一系列命令之后,李骁率军入城。

敦煌城,日月战旗飘扬!

与此同时,敦煌的情况也终于传到了兴庆府。

这一日朝会,枢密使奏报:“启奏陛下,西平军司八百里加急。”

“高昌国犯边,正在围攻敦煌。”

听到这话,西夏朝堂一片哗然。

“高昌王国犯边?”

“怎么会忽然围攻敦煌?”

“我大夏与高昌向来较好,从来都是井水不犯河水,何至于大军压境?”

官员们相互之间低声讨论着。

而另一边,中书令也奏报了张兴华传来的奏折:“敦煌刺史紧急奏报,高昌五万大军压境,形势危急,恳请陛下发兵支援。”

听闻此话,西夏国王李纯佑眉头紧锁,沉声说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高昌为何突然犯边?”

“奏报中有无写明缘由?”

中书令和枢密使对视一眼,纷纷摇头。

“陛下,军情紧急,敦煌城或许没有来得急探听缘由。”

“不过,后续应该还会有更多奏折传来。”

听闻此话,李纯佑轻哼一声:“立刻去查。”

随后又看向鸿胪卿说道:“立刻派遣使者前去高昌。”

实际上,李纯佑并不是真的生气。

因为敦煌、瓜州那些地方,在西夏国内一直都是不受重视的存在。

没有丝毫的政治经济价值,而且当地汉人百姓有时候还会发动叛乱,让朝廷耗费心神。

在历史上,铁木真第一次进攻西夏,便对敦煌、瓜州等地进行了大肆掠夺,抢走了很多百姓。

但是李纯佑得知消息之后,或许是出于对蒙古人的畏惧,并没有进行反击,仅仅是在事后将那些被蒙古人破坏的城墙重建而已。

由此可见,沙洲、瓜州对西夏并没有那么重要。

但是现在,李纯佑刚刚登基不久,雄心还没有被现实泯灭。

为了自己的面子,也肯定要管一管。

只不过很快,越来越多的消息传到了兴庆府,让李纯佑的心情也变得越发糟糕。

“陛下,瓜州城汇报,西平军司统军使都罗兼赞,率领六千兵马支援敦煌城,半路遭遇回鹘军队伏击,全军覆没。”

“陛下,敦煌城与瓜州彻底失去联系,疑似陷落。”

“陛下,瓜州城急报,瓜州城外出现回鹘骑兵,瓜州城危急,急需支援。”

这些日子传来的,全部都是坏消息,让李纯佑非常郁闷。

高昌人抽了什么疯?

怎么就突然进攻敦煌城了呢?

而且,若是敦煌真的被攻破了话,那么瓜州也就危险了。

瓜州若也陷落,河西走廊可就危险了。

果然,李纯佑的担心变成了现实,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瓜州彻底失去了联系。

十天之后,肃州传来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