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秃发傉檀献给姚兴三千匹马、三万头羊,姚兴一时头脑发热,认为秃发傉檀是忠臣,便以其代替王尚为凉州刺史,自此凉州不再为姚秦所有。
王尚之下还有宗敞、张穆、边宪、胡威等一众士人。
正是这些人才让姚秦坚持到了现在。
刘道规将王尚、宗敞、张穆、边宪等人全部吸纳进大将军幕府,升王尚为京兆尹,宗敞、张穆、边宪各为司马和长史,负责安抚关中诸胡。
这些人也的确有些本事,一上任,便内外悉宁,逃难的溃军和流民纷纷返回故土。
将他们组织起来,提前垦荒。
甚至一些鲜卑匈奴人也慕名投奔而来。
论治理能力,还是要靠这些士人。
“臣有治秦三策,请主公定夺。”王尚感激刘道规的知遇之恩,直接以“臣”自称。
刘道规道:“王尹快快说来。”
“其羌氐迁居关中数百年,归化已久,心怀中国者不在少数,既要防备,亦可用之,若全部定为奴户,乃是将其拒之门外,当择其忠勇者为良户,勤恳者为民户,奸狡者为奴为贱。”
汉军之中也有不少羌人。
这么多年过去了,羌人跟晋人没多大区别,关中大乱时,羌晋抱团取暖,催生出了姚秦。
“可!”刘道规点头同意。
“其二便是关中佛门大兴,大肆兼并良田,荫蔽户口,当抑制佛门,令其上报户口和田亩,纳钱粮于官府。”
不仅姚兴是佛门信徒,孝武帝和司马道子、王恭、王谧都是佛门信众,可见佛门势力之大,早就成了隐形的高门,下面有僮仆为其耕种,上面有达官贵人贡献金银财帛“礼佛”。
有钱有人,有势力,这么发展下去,必定动摇官府的根基。
“我派三千精骑供你调遣,循序而进,不可令关中生乱,但如果出了事,有我在,放手去做。”刘道规自然知晓其中难处。
王尚满脸感激之色,“主公放心,臣知道如何做。”
他当过凉州刺史,而凉州是佛门最兴盛的地方,对佛门壮大之后隐患知之甚深。
这年头不只是天师道会作乱,僧人同样会造反。
太元十五年(390年),北平郡人吴柱聚众千人,拥立僧人法长为天子,攻破了北平郡,进攻广都,突进白狼城。
“还有一策是什么?”
王尚拱手道:“主公在中原,常有惠民之策,轻徭薄赋,人心遂定,何以入关中之后,寂然无声?”
“你说的不错,是我疏忽了,传令,关中百姓免赋三年。”此前一直忙于军务和迁都,忘了此事。
争天下,不能只靠刀剑,还有人心。
姚兴在位期间,大兴佛门,连年征战,急于弥补柴壁惨败的威信,弄得关中民怨沸腾。
既然决定吸纳羌人,就应该笼络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