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公可知温水煮蛙?今日只是提纲挈领,具体推行还需从长计议,今年行一策,明年行一策,日积月累,自会成功。”
如此庞大的计划,刘道规没指望几道军令政令下去,就能成功。
但只要坚持下去,一步一步来,终究会实现的。
石虎在位时,从西域漠北迁徙百万胡人入境,推行以胡代汉之策,再以繁重的徭役和兵役,令北方晋人疲于奔命。
华夏的气运跌落谷底,若不是出了一个冉闵,石虎的这一套几乎就成功了。
而自冉闵之后,胡人也收敛了许多,前燕、前秦、后燕、后秦、南燕、北魏,都对北方晋人行怀柔之策,让晋人有了喘息之机。
封恺两眼泛光,“欲推行此策,须权柄在手,否则内有掣肘,外有威胁,必一事无成。”
他的心思,刘道规心照不宣,“不急,天下大势在我们一方,顺水推舟,顺势而为!”
进入许昌城内,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车水马龙,商贾云集,店铺林立,各种货物琳琅满目,如同建康、广陵、彭城一般繁华,来往百姓虽然衣裳破旧,但至少有衣服穿。
脸上也没有饥馑之色。
巡逻的士卒盔甲鲜明,井然有序。
辛恭靖悉心治理多年,成果斐然。
“再给老朽六年时间,北伐所需,皆可从许昌出!”辛恭靖壮心不已。
“六年太满了,最多三年。”
淮北屯田,自许昌始,与彭城一东一西,是刘道规的中原战略支点。
许昌兴起,整个中原就会稳定,将来北伐,不用千里迢迢从荆襄、江东转运粮草和军械。
辛恭靖道:“三年就三年,某这把老骨头若能见到大将军北伐成功,死而无憾。”
许昌没什么看的,辛恭靖治理的才干不亚于守城。
上呈的公牒中户数田亩、每年上缴赋税都写的清清楚楚。
连他麾下的掾吏一个个都精明强干。
在许昌住了十余日,刘道规准备北上,去洛阳巡视,新收复的地盘,总会有各种问题。
不过这时西面传回战报,刘敬宣、司马容期、刘藩、司马休之组成的联军果然遭遇挫折,收到谯道福、侯晖的顽强阻击。
这种联军打顺风仗如狼似虎,但遇到挫折,就会束手束脚。
都开始出工不出力起来。
刘敬宣只能自己上,率一千五百部曲与谯道福大小二十余战,却不得寸进。
屋漏偏逢连夜雨,从武陵郡输送上来的粮食被蜀人獠人袭击,一把火烧了个精光。
现在不是攻不攻成都的问题,而是如何安然无恙的退回来。
刘敬宣的求救信送到了许昌……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刘道规恨铁不成钢,猜到他们会败,但没想到这么快。
不救,丢的是北府的脸面,打击北府士气。
若是救他,等于救了司马容期和刘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