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想乘胜追击

权路红颜 小树 1780 字 5个月前

这么好的本土产品,怎么在经济大发展的这几年反而没落了呢?真是不应该啊!想想看,如果余河能借助改革的春风,把余河木雕一直做到现在,余河的这份本土产业是不是也能像徽墨、苏绣这些民族产业一样,在为地方带来滚滚利润的同时,也带着余河的名声远播四海呢?可是,这最好的时机似乎已经错过了。

但是,于少锋的计划书里却为大家描绘了一个大好的蓝图。

余河有大量的木雕人才,在广东福建和上海等地,帮着别人打造品牌,赚取大量的利润。如果余河能有好的土壤吸引这些外流人才回归,那么余河木雕的振兴将是指日可待。于少锋来列举了他所知道的一些大师级的余河木雕大师,这些人就是复活余河木雕的火种,他们就是余河打造木雕之乡的坚实基石。

十几页的计划书,大家认真看完了。

杜秀青希望大家能积极发言,建言献策,把这项计划做得跟更完备。

胡国成看了看杜秀青,第一个出来发言。

他说:“于县长写的这份计划书,是我看到的最为详尽周全的计划书。对过去进行了总结,对未来做出了展望,也对当前我们要做的具体工作做出了计划,看得出,是下了一番苦功夫的。对于这项规划,我是百分之百赞成,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发展本土产业,振兴本土品牌,是我们要真正发展起来的必然之举。余河是个小地方,也是个穷地方,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但是毕竟是外来的。相比本土的产业就更有优势,土生土长的余河人,土生土长的余河木雕,这些东西,带着浓浓的余河乡土气息,如果能够发展起来,将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力。现在不是有句话说,越是民族的就是越是世界的,越是乡土的就越是大众的,从这个观点上来讲,余河木雕只要能开发创新,与时俱进,将会有非常好的前景,值得大力去发展。把余河打造成木雕之乡,也是指日可待!”

杜秀青看着胡国成微微一笑。

她知道,胡国成这是鼎力只持她和于少锋。

接下来徐文娟、康明和吴凌霄也都相继发了言,大家都很赞成这个计划,没有任何异议。

蒋能来一直没有发表看法。他淡定地坐着,十指交叉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