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射雕》火翻了天

互联网直接炸了!

原先对粤语版无比排斥,还等着看国语版的观众,在如此高分的诱惑下,终于忍不住了,纷纷杀进了CM影视。

于是乎,CM影视的下载量持续攀升。

短短一周,内地下载量就从300万,激升到了1000万。

这个数据,相比于动辄过亿的四大来说,完全不值一提。

但对于想要深入内地市场却多年战绩平平的CM来说,绝对是可以载入史册的成功一笔。

此时此刻,张建中对林深时的感激之情,已经到了可以对他撅屁股的程度了。

张建中:深哥你轻点,我能行的!

几家欢喜几家愁。

CM那边一片喜庆,四大这边却终于坐不住了。

浮光即便最早退出了“双雕”项目的竞争,但看到一个粤语版本的播出,就能带着CM在四大盘剥的内地市场一飞冲天,张子敬还是傻了眼。

此刻,他才意识到:自己还是低估了《射雕》《神雕》的价值。

“难怪,难怪林深时胃口会这么大,净赚1个亿都不肯卖版权!”他心道。

换位思考。

如果他知道“双雕”项目质量硬核到这种地步,以自己的胃口,怕是不怒个2个亿,都对不起自己的辛苦付出。

现在!

原本被压下去的版权买断冲动,再次浮了起来。

虽然现在,《射雕》的粤语版已经播出。

但显而易见,还是有大量网友接受不了粤语版,而没有去给CM贡献会员和播放量的。

况且。

以现在《射雕》好评如潮的情况,那些已经看过粤语版的人,一旦发现国语版推出,怕是十有八九还会重新观看。

CM影视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所以《射雕》才播到一半,那边《神雕》就已经放出预告片了,会接在《射雕》后面播出。

这个举动,无非就是想抢在国语版版权谈妥之前,赶紧把两部剧都播完,把该收割的流量全部割完。

张子敬看到了这一点,另外三大也肯定看到了。

于是乎,原本消沉下去的“双雕”版权争夺战,再次卷土重来。

只不过,这次四大的热情比起一个月前,可不知道浓了多少倍。

大家直接忽略“双雕”版权已经卖了一波的事实,开出来的版权价,比上次要高了不少,恒星甚至直接开出了3.5亿的高价,算得上是下了血本。

然而这一次,恒星、东临、浮光,依旧是铩羽而归。

9月26日。

蜜桃影视突然官宣,将在两天后上线《射雕英雄传》。

这个消息,瞬间引来全网震荡,以及影视圈所有从业人员的震惊。

在一个内部工作群里,大家讨论开了。

“怎么会是蜜桃,他们不是一直没有参与到这场版权争夺商战里吗?”

“是啊,太诡异了!”

“恒星都出到3.5亿了,都没拿下,难道蜜桃出的价比3.5亿还高?”

“太狠了,果然大佬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蜜桃: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有没有蜜桃的人来说一下,你们到底出了多少钱啊?”

“内部消息:没签买断,签的是平台分账!不信的当我胡说!”

“平台分账?蜜桃这是空手套白狼啊!”

“空手套白狼?我看是夸父商战玩的溜吧,这是一点甜头都不给别人赚啊!”

“我说呢,蜜桃怎么能一下拿出那么多资金买项目!”

“……”

大家越讨论越激烈,竟然对“平台分账”这个说法,毫不怀疑。

其实也很好理解。

毕竟在文娱产业四大割据的时代,绝大多数影视作品,都是四大自行出资制作,撑破了大天也是和其他公司合作。

像夸父传媒这种小公司,独资制作文娱产品的,有肯定有。

但基本上都是5000万以下的小成本玩闹项目。

四大垄断了网络播放渠道,小公司拍的电影还能走院线渠道去试试头铁,拍的网剧只能卖给四大。

但卖,也有不同的卖法。

一般来说有两种途径,版权出售和平台分账。

版权出售就是直接一口价卖给网播平台,获得的收益,完全归网播平台所有。

而平台分账,顾名思义则是在借用平台播出,产生的收益由出品方和平台方按比例分成。

小公司基本上都会选前者。

因为前者,风险全由网播平台承担,只要对方开出的价码高于电视剧的制作成本,那就有得赚。

相反。

如果是走平台分账模式,那网播平台没什么风险,制作出品方看似分账比例大,但小公司出品的剧集本身就很难在四大的惨烈厮杀中脱颖而出。

这剧一旦扑了,制作方承担所有风险,赔得血本无归都是有可能的。

所以,一般小公司都会选择买断模式。

而网播平台其实也更倾向这个模式,因为后者虽然没有风险,但是收益也少。

而买来的剧集,平台可以结合自身的战略和品牌策略,宣发、包装,最终达到吸引受众、巩固粉丝群体的作用。

一旦爆了,就是以小博大,赢的不是一星半点!

即便赔了,小剧购置价也高不到哪儿去,赔得起!

这也就是即便《射雕》《神雕》未波先火,四大抢得头破血流,也愣是没想过走平台分账这一手的原因。

因为,越是热度高,越代表着抢到独播权,就能赚翻天!

这么大一块肥肉,谁愿意放过?

只是没想到,恒星、东临、浮光抢了这么久,没想到最后被蜜桃渔翁得利了!

三大高层,直接傻了眼。

“蜜桃那帮混蛋,不讲武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