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4 章 李世民两难的抉择

朱元璋哈哈一笑,得意地说道:“这还不简单?文臣有文臣的职责,武将有武将的本分。我老朱向来赏罚分明,谁要是越界,就别怪我不客气!再说了,我那些兄弟,个个都是直肠子,没那么多弯弯绕绕,自然好管。”

李世民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倒也是,老朱你的班底确实简单直接,不像我那会儿,朝堂上勾心斗角,防不胜防。”

嬴政听到这里,忽然插话道:“说起朝堂斗争,我倒觉得,与其防患于未然,不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比如,我大秦推行法家思想,严刑峻法,臣子们自然不敢轻举妄动。”

刘彻摇了摇头,笑道:“嬴政兄,你的法子虽然有效,但也容易激起民怨。我大汉推行‘外儒内法’,表面上以儒家思想教化百姓,实际上以法家手段治理朝堂,效果倒也不错。”

杨坚闻言,点头赞同:“确实如此,治国之道,不能一味严苛,也不能过于宽松。我大隋也曾尝试过平衡儒法,只可惜后来杨广过于急功近利,导致功亏一篑。”

“好了好了,这些事情以后有的是时间讨论。现在最重要的是看看世民的奖励,毕竟我们来这里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任务。”朱元璋开口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催促。

“对啊,世民,你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不知道最后会有什么奖励?我记得小逸说过,完成这种级别的任务,能够指定复活本位面的人,或者随机复活一位先秦时期的人物。怎么样,世民,你想好要怎么办了吗?”嬴政接过话头,目光中带着几分好奇。

“没错,李叔。这个名额来之不易,你一定要慎重考虑。”姜逸也提醒道,语气中带着关切。

李世民闻言,沉默了下来。他的脑海中浮现出许多熟悉的面孔,最终,两位最重要的人影逐渐清晰起来。

一位是他的母亲窦皇后。窦氏在李世民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她不仅教导李世民为人处世的道理,还在李渊起兵反隋时给予了极大的支持。然而,窦氏在隋朝末年去世,未能亲眼见证唐朝的建立。那些年,李家父子常年征战在外,陪伴在窦氏身边的时间寥寥无几,这成为了李世民心中难以弥补的遗憾。

另一位则是他的长姐,平阳公主李秀宁。李秀宁在父亲李渊起兵后,并未选择安于闺阁,而是积极组织义军,招募士兵,与隋军作战。她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力,迅速在关中地区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被称为“娘子军”。她的军队在攻占长安的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为唐朝的建立奠定了重要基础。可以说,大唐的天下,一半是李世民打下来的,另一半则是李秀宁打下来的。没有李秀宁和她的娘子军,大唐的建立至少要推迟十年。

如何抉择,让李世民陷入了深深的纠结。这两位至亲,他都想复活,但名额却只有一个。

“小逸,”李世民目光炯炯地看着姜逸,语气中带着一丝期待,“我现在还想再挑战一次任务。我想同时复活我的母亲和姐姐,不知道可不可以?”

姜逸闻言,先是点了点头,随后又摇了摇头,解释道:“李叔,按理来说,确实是可以的。但这种难度的副本有限,在场的皇帝有那么多位,我也不可能把所有的任务都交给你,这对其他人来说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