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 章 出发前的准备

“爹,现在大明真没有多少粮草了,筹措二十万大军的粮草不是小数目,大明现在负担不起。况且贸然召回二弟三弟,还是带兵进京,我怕会引来百官非议。”朱标面露难色说道。

“非议?谁有异议让他来找咱!粮草筹备半个月即可,前元有粮,只不过没在百姓手中罢了。”朱元璋大声说道。

朱标还想再劝,朱元璋不耐烦的先说道:“都别说了,这件事儿咱乾坤独断!下边谁有问题让他们来找咱!现在咱还是这大明的皇帝,这点事儿咱现在都做不了主了?”

马皇后无奈,本以为她和朱标能劝住朱元璋,没想到朱元璋这次居然如此坚定。

马皇后无可奈何的说道:“去吧,标儿,按重八说的办吧。小逸,永乐老四那边辛苦你跑一趟。”

朱标叹了口气,转身就出去了。

姜逸苦笑着说道:“没事儿,我现在就去那边找四弟。”

姜逸不像朱元璋他们只能在子门处传送,姜逸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主门任意传送到子门处,但也仅限他一人。

永乐位面,乾清宫。

大殿内朱瞻基趴在桌子上打瞌睡,突然被传送的光芒惊醒,看了一眼,快步上前惊喜的说道:“二伯祖,您来了!”

姜逸看着朱瞻基守在这里,诧异的问道:“瞻基?怎么是你守在这儿?”

朱瞻基讪讪的说道:“这不是因为我和二叔的事儿,爷爷罚我守在这里,有人来了我也能及时去找人。”

姜逸一听乐了,没想到堂堂宣宗皇帝沦落到守门的地步。

姜逸笑着说道:“瞻基,带我去找你爷爷,你太爷爷那边有事儿找他。”

“好的,二伯祖,您跟我来。”朱瞻基说完就带着姜逸去找朱棣了。

两人七绕八绕的走了半天,才找到朱棣和朱高炽。两人面前还有三人,正是鼎鼎有名的内阁三杨,杨寓杨士奇、杨荣杨勉仁、杨溥杨弘济。

三杨认识朱瞻基,但没见过后面的姜逸。三人一早就看到朱瞻基在给姜逸带路,整个大明朝除了皇帝和太子还有其他人能够让朱瞻基带路?三人看向姜逸的目光充满探寻。

朱棣看到姜逸,笑着对三杨说道:“三位,这就是朕和太子要封的镇国王!朕知道你们的意思,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他的本事想来一会你们就能看到了。”

向三杨介绍完后,朱棣又对姜逸说道:“二哥,这三位就是仁宣之治中的内阁三杨。最前边的是杨士奇,中间的那个是杨勉仁,至于最后的那个就是杨弘济。弘济本来在大牢里,朕看了爹给的史书,就把他放出来了。这个人情来不及留给高炽,因为你,接下来整个大明都会忙碌起来,朕也只能提前让他出来帮帮忙。”

“二哥?如此年轻的二哥?陛下的二哥不是死了快三十年了吗?”三杨满头问号。

姜逸在永乐朝也被朱棣封为镇国王,当时满朝文武全都激烈反对,可罕见的皇帝、太子、太孙甚至汉王和赵王五个人意见一致,强行压制住了文武百官,将姜逸封王。

本来当时杨寓和杨荣也持反对意见,可后来发现这次皇家居然站在一条战线上,觉得有些不对劲。散朝后又见到朱棣居然将杨溥从牢中放了出来,还一反常态热情的和杨溥交流,顿时惊掉了两人的下巴。二人一琢磨,决定一起去找朱棣问个清楚,这才有姜逸撞到几人一同在场的场面,不然这些人事务繁忙,平时很少能凑在一起。

朱棣也刚给三杨讲完姜逸的事儿,包括连接洪武朝和现代和见到的朱元璋等事情。可三杨全都不信,要不是朱高炽在一旁信誓旦旦的保证朱棣说的是真的,三人都准备开始和朱棣进行一通辩论了。

三杨互相对视了一眼,没办法。王位可比他们的位置高多了,只能老老实实的行礼:“下官杨寓、杨荣、杨溥参见镇国王。”

“三位不用多礼,未来大明朝的内阁三杨,仁宣之治的奠基者,内阁三杨,晚辈久仰。”姜逸也连忙行礼道。

杨寓和杨荣看了杨溥一眼,因为现在二人都是内阁之人,只有杨溥是刚从牢里放出来的。听姜逸的意思,以后杨溥也会进入内阁,并且能够和他们两个齐名。

杨寓作为内阁首辅直面姜逸,毫不客气的问道:“镇国王,陛下说您来自后世,并且您还带陛下、太子等人去过后世,甚至听说您还将太祖带到过这里。微臣才疏学浅,此类事情闻所未闻,不知镇国王能否为下官解惑。”

殿内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集中在姜逸身上,姜逸这段时间跟在朱元璋等人身边也逐渐沾染了一些气势,淡然的说道:“杨阁老您先别急,现在我奉叔…太祖的命令来传信,你们要是不信一会儿可以一同去见太祖,介时是非真假自见分晓。”

杨寓一听就拱了拱手退在一旁静静的等着。

朱棣听后则是有些疑惑的问道:“二哥,爹找朕…我有什么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