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 章 洪武大帝朱元璋和永乐大帝朱棣的史诗级会面

经过朱标的解释,永乐朱棣已经知道了姜逸的身份,当下不敢怠慢,连忙回道:“是的,镇国王,鞑靼部阿鲁台率军劫掠我大明边关,我决定亲征,彻底铲除他们。我这边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过几天朝廷已经通过了北伐的决定。我能感受到我的身体大不如前,我要在我死之前给子孙后代打下来一个百年太平。镇国王突然这么问,是我这次北伐出现了什么变故吗?”

从刚才的交谈中,永乐朱棣能够感觉到朱元璋和朱标对姜逸的重视。况且姜逸能够穿梭古今,永乐朱棣更不敢在姜逸面前摆谱了。永乐朱棣连“朕”都没用,反而自称我,就怕给姜逸留下不好的印象。

“根据史书记载,您这次北伐连阿鲁台的影子都没看见,最后粮草消耗太大不得不班师回朝。并且在您班师途中经过榆木川时被偷袭,导致明军死伤惨重。没多久,您就病逝于榆木川。”姜逸解释道。

永乐朱棣沉默了很久,朱元璋上前对着他说道:“老四,爹和你大哥都不怪你,这次北伐就算了吧。你的年纪也大了,也该在京城颐养天年了。”

永乐朱棣听到朱元璋的话,眼神逐渐坚定起来:“敢问镇国王,若是我按照原本计划行军,后世可记载了阿鲁台躲在哪?”

姜逸犹豫了一下说到:“确实是有记载,不过真实性我也不敢保证。”

永乐朱棣听后,信心十足的说道:“没事,我自会辨别信息的真假。我相信有了这些消息,这次北伐我一定能够彻底铲除阿鲁台。”

朱标听后着急的说道:“四弟,你又何必事事亲为。这次北伐你完全可以换手下将领去,何必亲自冒险。若你在北伐途中出了意外,你让我和爹怎么办?”

永乐朱棣苦笑着说道:“大哥,你和爹也看了史书,爹当初留下的能独当一面的武将在他晚年时基本上都被杀了。我在靖难过程中能够如此顺利,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朱允炆手里没有拿的出手的武将。”

“现在朝中这些武将,很多都是在靖难之初就跟着我的,他们一直跟着我打仗。我需要给后面的皇帝培养一些能够独当一面的武将,我之前也放过权,没想着事事亲为,可结果确实惨败,甚至领军之人都死在了敌人之手。”

“从那之后,我每次都是带队亲征。我不奢求他们能学到多少,只希望将来不要酿成大祸。这可能是我的最后一战,那我就必须去!”

一直没说话的朱元璋突然说道:“如果你是这么想的,那就简单了。天德覆灭建州女真也快回来了,到时候让天德来打这一仗,这样你也放心。你小子的兵法都是学天德的,总不会认为你现在比天德还要厉害吧。”

永乐朱棣眼前一亮,说道:“真的能让岳父大人过来帮我打这一仗吗,如果有岳父大人的话,那我确实不用亲征了。以岳父大人的名望,军中那些人也不敢扎刺。就高煦、高燧两个刺头,想来也不敢在他们外公面前放肆。”

“行了,那就这么说定了。你继续准备,准备妥当后咱让天德过来。你和你那帮将领说好了,他们都是你的麾下,你老丈人肯定不会藏私,但能学到多少就要看他们自己的了。”朱元璋拍板决定,顺带着提醒永乐朱棣。

“放心吧,爹。军中那些将领受到我的影响,对岳父大人十分推崇,如果有这个机会,他们一定会竭尽所能的去学。”永乐朱棣信心十足的说道。

朱元璋听后,酸溜溜的说道:“哦?受你的影响?那不知道他们推不推崇咱这个洪武皇帝啊。”

永乐朱棣一听就知道坏了,自家老爹吃醋了,一脸谄媚的解释道:“爹,您看您说的,那他们最推崇的肯定是您啊。只不过大明立国后您也不领兵了,他们那些大老粗听岳父大人领兵的事多了,才会有这种慕强的心理。”

“看样子怪咱了?怪咱没像你一样御驾亲征。”朱元璋阴阳怪气持续输出。

还是朱标看不下去,上前说道:“爹,您看您,明知道四弟没那个意思。”

“哼!”朱元璋冷哼一声。

朱标见状也没理他,对着永乐朱棣问道:“四弟,一会要不要和我们一起过去,娘也在那边呢。”

永乐朱棣听后微微一颤,毕竟在他的世界里马皇后已经逝去四十多年了,能够看到已经逝去的亲人,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邀天之幸。

永乐朱棣颤抖着声音,紧紧的抓着朱标的胳膊说道:“真的还能再看到娘吗?我要去,我一定要去看看娘!”

“如果可能的话,我还想再看看妙云。妙云陪我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候,可在永乐四年就离开了我,这么多年,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她。”

洪武朱棣听后,咬牙切齿的说道:“不可能,妙云是我的!你个糟老头子离妙云远点!”

洪武朱棣的话瞬间逗笑了朱元璋、朱标和姜逸,毕竟自己骂自己,自己和自己抢媳妇儿这种事儿也是开天辟地头一回了。

突然,乾清宫外面传来一阵吵闹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