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 章 早朝

朱元璋笑呵呵的对赵勉说道:“爱卿不必担忧,此次北伐不会很久,算算时间最多一两个月就能结束,而且主要是行军比较费时间。”

赵勉一听有些傻了,洪武年间文官可能不会带兵打仗,但绝对不是一窍不通。朱元璋说一两个月就能结束,还大部分时间都在行军上,那就证明对手很弱。

赵勉小心翼翼的问道:“陛下,此次北伐的目标不是残元?”

“你说的没错,朕也知道大明现在不宜大动干戈,所以这次北伐的目标不是残元,而是建州女真。”朱元璋淡淡的说道。

朱元璋话音刚落,下面的绝大部分大臣瞬间茫然起来。建州女真?那是谁?为什么打他?

大臣们不知道,只能看向知道的人。于是一道道目光紧紧的盯着礼部尚书李原。

其实正常情况下应该看向侍仪司令,可侍仪司令是傅友德。虽然傅友德挂着侍仪司令的官职,可毕竟曾经是武将,那帮文官平时和武将本来就不对付,所以只能看着礼部尚书李原。

(侍仪司就是鸿胪寺,洪武三十年侍仪司改称为鸿胪寺。)

礼部尚书李原感受到身后的一道道目光,不得不硬着头皮站出来,躬身问道:“陛下,这建州女真不知何时得罪了陛下。恳请陛下开恩,这建州女真不过是一个小部落,而且和残元势不两立,可以说要不是大明赶走了残元,这建州女真可能早就不存在了。”

“因为这个原因,建州女真还是比较亲近大明的,我大明也可以联合那些小部落共同讨伐残元。”

“况且,之前朝中说要招抚一些小部落,这建州女真就在招抚的行列当中。此时若是贸然对建州女真用兵,那这招抚计划可能就难了。那些已经招抚的部落恐怕会生出异心。”

“最重要的一点是,无故对小部落出兵,名不正言不顺,没有出兵理由,如何让天下人信服,此举恐怕有损我大明的威严啊,陛下!望陛下三思!”

李原说完后,那帮大臣也听明白了。本来以为朱元璋如此兴师动众,还特意把徐达给换了出来是要出征残元,结果是打这么一个几万人的小部落。

“招抚?之前朕听信了你们的话,认为招抚这些人能够换来和平。可后来朕一想,朕的大明和残元迟早有一战,现在残元在草原上压的这些部落喘不过气来,可一旦朕灭掉了残元,那这些现在受到大明庇护的部落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残元?”朱元璋不咸不淡的说道,语气中听不出任何态度。

看着下面的大臣都不说话,朱元璋狠狠的拍了拍龙椅,厉声吼道:“怎么都不说话?都哑巴了?你们谁能告诉朕这些部落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残元?你们谁要是敢保证他们不会侵扰我大明边境,朕立刻收回刚才的话。但是,丑话说在前头,若这些部落侵犯我大明边疆,那你们这些做保的大臣有一个算一个,全都诛九族。”

“而且朕还会将你们的名字写入皇明祖训当中,只要我大明还在,这些异族但凡扣关,朕就派人将你们的名字传到大明每一个角落。朕要让世人知道,这些异族能发展的如此壮大你们这些狼心狗肺的大臣功不可没,朕要让你们遗臭万年!”

“到时候皇帝也能顺着皇明祖训找到你们的后人,让你们死后也要被自己的子孙后代唾骂。”

“朕说完了!你们谁敢给异族做保的站出来!朕保证说到做到,只要有人做保,北伐之事就此打住。”

台下的大臣听后人都傻了。不是,本来你要北伐,我们也是按照惯例劝一下。你这怎么就掀桌子了?还要把我们的九族牵扯进去。

这下大臣们全都不敢吱声了,建州女真是哪个,他死不死的和我有什么关系?

朱元璋说完后就一直盯着这帮大臣,看着这帮大臣脸上的表情变化,朱元璋不由得嗤笑了一声:“看来诸位大臣对此次北伐都没意见了?”

还是户部尚书赵勉上前,小心翼翼的说道:“陛下,这建州女真全族上下满打满算不过三五万人,咱们大明派去的兵比他们所有人都多,是不是有点兴师动众了。”

朱元璋看到赵勉站出来,本来还以为赵勉要提反对意见,没想到说了这么一个兵力的问题,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回答。毕竟大明兵强马壮,还是打一个小部落,还派出了三四倍的人数,确实有点欺负人。

下方的朱标看到朱元璋的样子后,轻咳一声站了出来,说道:“赵大人,此事是孤和父皇共同商议的,建州女真一日不除,孤和父皇还有母后三人念头一日不通达,还希望赵大人和各位大人尽心尽力才是。”

大臣们瞬间惊呆了,这还是我们那个宅心仁厚、温文尔雅的太子吗?这建州女真到底怎么得罪这父子俩了?还把马皇后都给牵扯进来了?

这下子大臣们全都不反对了,毕竟这里边还有马皇后和朱标的意思,如今朝中能站在大殿中的多多少少都受过马皇后和朱标的恩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