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章 给老朱一家讲明史

朱标听的嘴巴嘴巴张大大,马皇后拂袖遮面,仿佛没脸见人了,朱元璋则是额头青筋暴起。

“这他娘的都是什么玩意,老四的后代果然不行,难怪大明连三百年都撑不住。”朱元璋满腔怒火无处发泄,只能把锅甩给远在北平的朱棣。

“毛骧!八百里加急让老四给咱滚回来,咱不抽他一顿咱这气不顺!”朱元璋对着门外守门达人毛骧吼道。

毛骧急忙应下,他在门外守门多多少少听到了姜逸说的话,此刻更不敢触怒朱元璋,只能在心里默默的为朱棣祈祷。

马皇后先是安抚一下朱元璋,随后又开口问道:“那他们皇帝做的如何?”

朱标也是连连点头:“对啊,爹,您先别急,也许他们做皇帝还是不错的。”

姜逸连忙道:“大明皇帝总体来说还算不错的,可惜,整个大明除了叔您和太宗朱棣以外,大多数皇帝都死的不明不白。”

朱元璋听后整个人都震惊了:“你说什么?什么叫死的不明不白?”

朱标也惊诧道:“难道堂堂皇帝还能死的不明不白?”

姜逸开口解释道:“整个大明自朱棣以后,仁宗朱高炽在位十个月四十八岁暴毙;宣宗朱瞻基在位十年三十八病逝;朱祁镇三十八岁、朱祁钰三十岁、朱见深四十一岁、朱佑樘三十六岁、朱厚照三十一岁、朱厚熜六十岁、朱载垕三十六岁、朱翊钧五十八岁、朱常洛三十九岁、朱由校二十三岁,至于朱由检没有可靠性,他是上吊自杀的,三十五岁。”

朱元璋觉得有些难以接受:“咱大明的皇帝怎么大多数都如此短命?难道是老四这一脉有问题?”

姜逸说道:“那不一定,而且那不也有长寿的皇帝嘛。不过这两个长寿的皇帝都有一个特点,朱厚熜二十多年不上朝,朱翊钧将近三十年不上朝。”

朱元璋听后浑身散发着冰冷的杀气,整个人如同暴怒的狮子:“这么说来,是咱大明的皇帝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啊。难道后世的皇帝连简单的文武制衡都做不到?文武之间天然对立,但凡能够做到制衡也不可能如此啊。”

姜逸解释道:“正常来说是这样没错,可是明朝中期出现了险些亡国的危机。一场土木堡之变,大明二十万精锐尽丧,历经永乐、洪熙、宣德三朝的武将勋贵等一朝尽丧。从此朝廷上武将势微,甚至军权旁落,文官掌兵,所以从那时候开始,大明都是文官一家独大。”

“大明的皇帝还是挺有说法的,武将集团指望不上,那就只能用太监制衡。先后建立了东厂西厂来制衡文官,导致明朝出现了很多有名的太监。像王振、汪直、刘瑾、冯保、曹化淳、魏忠贤等等,更有甚者被称为立皇帝、九千岁。”

朱元璋三人听后面露惊容,尤其是朱元璋,整个人都要气死了,又惊又怒的低声骂道:“这帮混蛋真是气死咱了。咱不是早早留下祖训宦官不得干政吗!这帮混蛋怎么敢如此任用宦官,还立皇帝?九千岁?咱的脸都被这些混蛋丢尽了!”

朱标虽然生气,但还是开口劝慰道:“爹,您也不能全怪他们,如果不用这些太监那就无法制衡那些文官,他们也是无奈之举啊。”

姜逸也帮着解释:“是啊叔,您也不能一杆子全打死。明朝也出了很多有名的好太监,像郑和、怀恩等,再说了,那些太监虽然留下的名声不好,但也只能说是好坏参半。相对于皇帝而言他们绝对是最合格的鹰犬。之所以留下的全是坏名声,很大程度上也和笔杆子掌握在文官手里有关。”

此时的朱元璋根本听不进去,愤恨的道:“归根结底还是那什么土木堡之变。小逸,你和咱说说土木堡之变究竟是怎么回事?二十万精锐啊!一朝尽丧!”

姜逸有些纠结,不知道该怎么和朱元璋三人说。

迎着朱元璋三人探寻的目光,姜逸只感觉头皮发麻。

马皇后看出了姜逸的窘迫,开口说道:“小逸,你不用有什么心理负担,实话实说就行。”

朱元璋冷哼一声:“小逸,不用替那帮小王八蛋遮掩,咱就想看看这小王八蛋是怎么把咱的大明玩没的。”

姜逸想了想还是决定实话实说:“土木堡之变是明英宗朱祁镇在位期间的事儿。那时候的大明历经永乐盛世和仁宣之治,是当之无愧的大明巅峰。尤其是仁宣之治后给朱祁镇留下了丰厚的家底,可惜明宣宗朱瞻基死的太早了,导致对朱祁镇的教育没跟上。而后随着太皇太后张氏和内阁三杨相继去世朱祁镇不再有任何约束。”

“由于朱瞻基死的早,所以朱祁镇对从小照顾他的太监王振信任有加。加上后宫内还有一个妖后孙氏,为土木堡之变埋下了祸根。”

“正统十四年,北方瓦剌犯边,在王振的教唆下,朱祁镇决定效仿他的太爷爷朱棣和父亲朱瞻基御驾亲征。两个对带兵打仗一窍不通的人,不顾群臣反对,在粮草都没准备充足的情况下便率军出征。”

一旁的朱元璋刚听到这就忍不住了,“砰”的一下又一次狠狠的拍了拍桌子:“这个朱祁镇简直就是个混蛋。咱还以为是他指挥的打了败仗,那虽然也很难让咱接受,但好歹能让咱舒坦一些,证明他身为朱家子孙好歹不是个孬种。结果他娘的居然是因为一个太监,让咱的大明险些亡国!”

看着激动的朱元璋,马皇后急忙上前劝诫:“好了,重八,你先安静,听小逸说完。小逸,咱记得你之前说大明权势滔天的宦官就有这个王振一个?”

姜逸看着朱元璋逐渐平静下来的样子,内心惊奇。只能说不愧是马皇后,一出手轻松拿捏朱元璋。

“是的婶。这王振也是明朝有名的太监,这王振开启了大明宦官干政的先例,包括叔儿立下的“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的铁牌都让他给扔进了茅厕。”

刚平复下来的朱元璋听后又炸了:“混账!混账!他一个狗一样的东西怎么敢?他怎么敢的!”